张某曾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监狱服刑7年后,张某被判减刑出狱,作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要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张某对剥夺权利期问的社区监管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被人认为是个抗拒监管的“刺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刘接手张某的矫正任务后,在第一次与其见面时,跟张某主动握手,并且对张某说“首先谢谢你能够安排时间来和我见面”,这使得张某觉得备受尊重。

题目
张某曾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监狱服刑7年后,张某被判减刑出狱,作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要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张某对剥夺权利期问的社区监管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被人认为是个抗拒监管的“刺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刘接手张某的矫正任务后,在第一次与其见面时,跟张某主动握手,并且对张某说“首先谢谢你能够安排时间来和我见面”,这使得张某觉得备受尊重。这反映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


A.有重点、分步骤进行矫正工作

B.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C.着眼于矫正对象潜能的挖掘

D.妥善处理保密原则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某,男,31岁,1997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00年7月刑满释放。赵某,女,29岁,1999年7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2年6个月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3年。2001年1月,张某、赵某二人经预谋,潜入何某家实施盗窃,当张某、赵某欲携带所盗巨额财物离开何某家时,恰遇何某返回家中,张某、赵某二人对何某实施暴力致其轻伤后,逃离现场。数日后,张某、赵某被抓获。
试分析:
(1)张某、赵某二人共同构成何种犯罪?
(2)对张某、赵某所犯之罪量刑时,应适用何种量刑制度?


答案:
解析:
(1)张某、赵某二人共同构成抢劫罪。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张某、赵某的行为符合该条规定,其行为的性质已经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2)张某构成累犯,对其应当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罪刑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张某所犯前、后两罪,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对其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赵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对其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即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赵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符合该条规定,应当对其实行数罪并罚。

第2题:

张某曾是一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监狱服刑10年后,张某获减刑出狱,作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要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作为社会工作者,小王不应该(  )。

A.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张某
B.积极与张某建立良好的关系
C.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处理与张某的关系
D.依照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行事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张某因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而被判处管制,关于这一事件,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判处张某的管制期限为6个月
B.管制期间,张某仍可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张某在单位劳动中同工同酬
D.张某被判处管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答案:B
解析:
《刑法》第38条第1款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该法第38条第3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根据该法第39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4题:

(2015年)张某因诈骗罪在监狱服刑15年,获假释出狱后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服务。社会工作者小秦接受任务后,认真查阅张某的相关档案材料,做了充分准备。与张某第一次见面时,小秦以尊重、平等、接纳、关怀的价值理念与张某进行交谈。
下列问话中最恰当的是:(  )

A.“请您告诉我您的姓名、年龄和犯罪事实,好吗?”
B.“您了解社区的纪律和规定吗?”
C.“刚才我握您的手觉得很凉.您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
D.“我看到您一个人很孤独,您的太太和孩子为什么离开您?”

答案:C
解析:
A、B、D项的问话容易让服务对象产生反感、出现排斥现象,C项则令人感到比较亲切,产生信任感。故C项为最佳选项。

第5题:

获减刑出狱,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的李欣。对剥权期间的社区监管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被人认为是个抗拒监管的“刺头”。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摆正自己与李欣的关系;下面词语反应的关系中,()关系是适当的。

A:“下”与“上”
B:“从命”与“管教”
C:“平等”和“尊重”
D:“监管”与“奴役”

答案:C
解析:
考点: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

第6题:

张某因诈骗罪在监狱服刑15年,获假释出狱后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秦接受任务后,认真查阅张某的相关档案材料,做了充分准备。
与张某第一次见面时,小秦以尊重、平等、接纳、关怀的价值理念与张某进行交谈

下列问话中最恰当的是:( )

A: “请您告诉我您的姓名、年龄和犯罪事实,好吗?”
B: “您了解社区的纪律和规定吗?”
C: “刚才我握您的手觉得很凉.您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
D: “我看到您一个人很孤独,您的太太和孩子为什么离开您?”

答案:C
解析:
A、B、D项的问话容易让服务对象产生反感、出现排斥现象,C项则令人感到比较亲切
产生信任感。故C项为最佳选项。

第7题:

获减刑出狱、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的李欣,对剥权期间的社区监管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被人认为是抗拒监管的“刺头”。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摆正自己与李欣的关系,下面词语反应的关系中,(  )关系是适当的。

A.“下”与“上”
B.“从命”与“管教”
C.“平等”和“尊重”
D.“监管”与“奴役”

答案:C
解析:

第8题:

针对上述案例,社区矫正工作的最终目标是( )

A.促使张某顺利回归社会
B.对张某加强教育和改造
C.矫正张某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D.使张某认识到自身错误

答案:A
解析:
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就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两个方面”就是在非监禁状态下,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另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帮助和服务,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故选A

第9题:

(2018年) 张某因寻衅滋事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执行,成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小温的服务对象。为了与张某建立专业关系,更好地帮助他顺利度过社区矫正期,小温应该( )。

A.关心张某的生活。了解其需求
B.按规定安排张某参与公益劳动
C.收集张某的法律文书,为其建档
D.参与向张某宣告社区矫正制度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矫正社会工作者要采取更为主动的姿态去和服务对象建立关系,这是矫正工作是否成功的第一步。为了与张某建立专业关系,更好地帮助他顺利度过社区矫正期,小温应该关心张某的生活,了解其需求,取得张某的信任。

第10题:

2002年8月,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一直在湖南省永州市看守所留所服刑。但是,不久女友雷某生下张某的孩子,雷某并且常带上儿子到看守所探望张某。张某非常激动,于是提出等他刑满后就与雷某结婚,雷某则表示,由于孩子已经出生,还不如现在就把手续办了。张某于是向湖南省公安厅监管处提出请假结婚的书面报告。囚犯张某可以结婚吗?


正确答案:可以。法律并未禁止服刑犯人结婚的权利。因此,只要张某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可以申请结婚。当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张某这一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