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小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向品学兼优,近来,老师发现小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沉默寡言,身上还常常青一块,于是把小明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父亲去年失业,最近母亲又与父亲离了婚。父亲经常借酒浇愁,醉酒就打骂小明。社会工作者在与小明的面谈中发现,小明害怕回家后再遭父亲打骂,已向同学借了钱,查好
了南下广州的列车时刻表,则社会工作者应该( )。
A.辅导小明提高与父亲沟通的技巧,降低被打的风险
B.向小明的同学和邻居了解情况,对虐待事实进行确认
C.与小明沟通,告诉他不要着急,以后会帮他处理这个问题
D.缓解小明的焦虑,并联系儿童保护中心提供庇护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案例分析题,20分)
小明,1 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题要点:
1.(1)由于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小明直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其原先所在学校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对小明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使小明接受教育的需求无法实现,令他感到前途渺茫,这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
2.社会工作者应该与学校、家庭、社会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全面介入工作过程:(1)配合学校或特殊工作者进行针对小明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展个案工作,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2)对于小明的父母,社会工作者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有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3)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小明今年读小学二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明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明身上,所以对小明的管教非常严厉,小明稍微做错一点事情,母亲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明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母亲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明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明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明提供服务。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