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8岁,近5天来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持续4~6h,大量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后觉乏力、纳差。

题目

患者女性,38岁,近5天来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持续4~6h,大量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后觉乏力、纳差。体格检查:T40.8℃,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红细胞3.97?1012/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41%、嗜酸性粒细胞3%、单核细胞2%。发病前1月曾到海南省旅游。根据资料回答第45~47题。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肥达反应

B.外斐氏反应

C.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D.血培养

E.血涂片找疟原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40岁,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9.3℃,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无腹泻,自诉右胸部、上腹、脐周疼痛,能忍受。患者高热持续期的特点有

A.皮肤发白

B.寒战加剧

C.皮肤干燥

D.大量出汗

E.自觉寒冷


C

第2题:

患者高热持续期的主要表现有()等。

A皮肤潮湿、大量出汗

B大量出汗、软弱无力

C皮肤干燥、怕冷、寒战

D皮肤潮红、食欲不振


C

第3题:

男孩,15岁,左大腿下端持续剧痛伴高热3天,寒战,头痛,食欲差。查体:体温39°C,左大腿下端稍肿,局部皮温高,深压痛,右膝活动时疼痛加重。化验检查:白细胞1.8X109/L,中性粒细胞75%。
患者病情好转后,抗生素停止使用的指征是


A.白细胞正常后2~3周
B.血沉正常后2~3周
C.伤口愈合后2~3周
D.体温恢复正常后2~3周

答案:D
解析:

第4题:

患者女性,38岁,近5天来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持续4~6小时,大量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后觉乏力、纳差。体格检查:T40.8℃,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红细胞3.97×1012/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41%、嗜酸性粒细胞3%、单核细胞2%。发病前1月曾到海南省旅游。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肥达反应
B.外斐氏反应
C.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D.血培养
E.血涂片找疟原虫

答案:E
解析:

第5题:

患者女性,38岁,近5天来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持续4~6小时,大量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后觉乏力、纳差。体格检查:T40.8℃,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红细胞3.97×1012/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41%、嗜酸性粒细胞3%、单核细胞2%。发病前1月曾到海南省旅游。
可防止复发的药物是

A.氯喹
B.甲氟喹
C.伯氨喹
D.青蒿素
E.奎宁

答案:C
解析:

第6题:

患者女性,38岁,近5天来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持续4~6小时,大量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后觉乏力、纳差。体格检查:T40.8℃,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红细胞3.97×1012/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41%、嗜酸性粒细胞3%、单核细胞2%。发病前1月曾到海南省旅游。
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青霉素
C.硫胺嘧啶
D.青蒿琥酯
E.过敏性肺炎

答案:D
解析:

第7题:

间日疟的临床特征是

A、3日发作1次,表现寒战、高热、大汗

B、隔日发作,表现寒战、高热

C、主要表现高热、寒战、抽搐

D、持续高热

E、间日定时发作,寒战后体温迅速上升,持续4~8小时后大汗,体温骤然下降


参考答案:E

第8题:

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寒战、高热B.黄疸C.肝大,肝区疼痛

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寒战、高热

B.黄疸

C.肝大,肝区疼痛

D.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纳差乏力

E.休克


正确答案:ACD
黄疸和贫血在肝脓肿中可以出现,但是不是常见的症状。

第9题:

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

患者女性,38岁,近5天来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持续4~6小时,大量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病后觉乏力、纳差。体格检查:T40.8℃,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红细胞3.97×1012/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41%、嗜酸性粒细胞3%、单核细胞2%。发病前1月曾到海南省旅游。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查看材料

A.肥达反应

B.外斐氏反应

C.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D.血培养

E.血涂片找疟原虫


正确答案:E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