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题目

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正确答案:
26.(1)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有:
①自主性。
②主动性。
③创造性。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力求做到:
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②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依据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儿童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发展主体不断地自我构建的过程。儿童发展的差别与儿童发展的充分与否,都与发展主体的选择性相关联。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就是要给学生展现个性和按个性特点进行发展的机会。
③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要形成科学精神和恰当的生活态度。否定学生创造性的教育,会造成学生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僵化。

第2题:

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正确答案: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人;(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l)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2)不同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第3题:

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内涵: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
   (2)特征:
  ①全体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②全面性,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
  ③主动性,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前提是自由,核心是主动;
  ④和谐性,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素质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
  ⑤充分性,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
  ⑥可持续性,个人的现实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发展未来和潜能造成损害。

第4题:

试述黄宗羲定律内涵及现代启示。


参考答案:

内涵: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意思是说,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为克服胡征乱派之弊、减少税收中途流失和官吏层层贪污中饱,并税—除费—简化税则,就成为主流的改革思路。仅在明清两代,便搞过“征一法”、“一串铃”、“一条鞭”、“地丁合一”等等。其宗旨都是要求把从朝廷到基层的明暗正杂诸税(赋、役)“悉并为一条”,“一切总征之”。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他费,往往还给农民发放“易知由单”(法定税目表),允许农民照单纳税并拒纳所列税目以外的杂派。
一般说来,上述改革大都可以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中长期效果却无例外地与初衷相反。原因很简单:原来税种繁多时虽有官吏易于上下其手之弊,但这些税种包括了能够“巧立”的一切“名目”,也使后来者难以再出新花样。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时间稍移,人们“忘了”今天的“正税”已包含了以前的杂派,一旦“杂用”不足,便会重出加派。黄宗羲精辟地把它总结为“积累莫返之害”。现代学者秦晖将之称为“黄宗羲定律”)。
启示: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出现,从制度上说.
①要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
②要从政体上改变,把“城乡分治”改为“城乡同治”。政府应该给城乡提供统一的公共产品,比如道路、农村义务教育等。
③要发展农村经济,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小康建设。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税负率才会下降。


第5题:

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 )。

A、教育国际化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个性化

D、教育普及化


参考答案:AC

第6题:

试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第7题:

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终身教育的含义: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在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2)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最终目标是通过不问断的学习,努力去构建更美好的生活。

第8题:

试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内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是指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2)特征:
  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③注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④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9题:

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答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一国”之内,“两种制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才能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 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10题:

试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内容,意义及局限性。


答案:
解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自然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强调教育要以人的自然发展为中心。自然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影响。(1)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①自然教育的含义。自然教育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地发展。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卢梭指出要保证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和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共同培养起来的。而只有后两者和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卢梭指出,自然教育主要是针对富人的c因为穷人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农村环境,已经十分接近自然,而且他们也只能接受这种教育。②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这个概念是与“公民”、“国民”等概念相对立的。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就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自然人”虽然是与专制国家的“公民”相对的概念,但它并不与“社会人”完全不容。自然人既能尽到作为社会成员的职责,又能保持纯真的天性,自由地发展,不受腐蚀和侵蚀。③自然教育的原则方法:第一,正确看待儿童。卢梭认为儿童有其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不能用成人的思想来代替儿童的思想和感情。卢梭指出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要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卢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他呼吁人们既不要把孩子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第二,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他主张对儿童实行消极教育,就是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的发展。但消极教育并非是无所作为,还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们的自然倾向和特点;二是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此外,卢梭也注意到了儿童天性中的个体差异,强调要因材施教。④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告诫教育者要按照儿童的年龄去对待他们。他在《爱弥儿》一书中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的教育(出生后的2年)。卢梭认为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第二阶段是儿童期的教育(2~12岁)。卢梭提出这一时期在锻炼儿童感官并继续发展他们身体的同时,还要让儿童在这一时期掌握一些道德观念,但要联系具体事例进行,而且要行动多于口训。第三阶段是青年期的教育(12~ 15岁)。这一阶段的教育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劳动教育两个方面。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供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在劳动教育方面,他主张学生必须学习一门职业。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思想得到陶冶,同时锻炼思维能力。第四阶段是青春期的教育(15~ 20岁)。卢梭认为儿童在这一阶段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2)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①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影响了几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直到现在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②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是要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卢梭所提出的“自然人”实际上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他在这个问题的论述中所包含的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手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断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是教育思想中的宝贵理论财富。③卢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并以此为标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他对封建教育腐朽性的揭露切中时弊,对新教育所提出的设想则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但在当时的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对整个欧洲,对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美各国的教育家都在研究、实践、修正和丰富卢梭的教育思想,新的儿童观被广为普及。卢梭提出的研究学生、研究儿童的号召,也一直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3)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局限性①卢梭主张的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的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将天性与社会性截然分离,视天性为至上,视教育为自然成长,是不正确的。贯穿这种哲学最终会导致教育的消亡。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是社会性而非生物性的,教育是社会学而非生物学,发展人性必须在现实社会中而不在真空中进行,不能抛弃社会性与历史性而抽象地谈天性发展。因而他培养的“自然人”带有浓重的生物主义色彩,同时也是小资产者的化身。②卢梭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注重生活经验的价值,而忽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轻视由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科学知识的意义、价值,轻视书本,轻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由定理、公理组成的系统知识,这是自然教育中的根本缺陷和消极的东西。因为以此取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只囿于实用而无系统性和丰富性。人类文化传统是形成人能力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否定了数千年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就等于取消了教育。③卢梭将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等同起来是不科学的。儿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不能保证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只有教师按照科学体系有计划、有步骤的传授知识,才能使儿童取得优良成绩。另外,卢梭又是极端的直观教学的倡说者,拒绝使用仪器、模型势必会缩小学习空间,影响学习效果。④卢梭对儿童教育的四个阶段划分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刻板和机械,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