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泥稳定类材料为例,生产配合比设计技术内容应包括()。

题目
以水泥稳定类材料为例,生产配合比设计技术内容应包括()。

A.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B.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C.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D.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水泥稳定类材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技术要求。所以答案为A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正确的是( )。

A:施工参数规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验
B:施工参数规定→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验
C:原材料检验→生产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施工参数确定
D:原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施工参数确定

答案:D
解析: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原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施工参数确定。

第2题: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 )。

A、材料品种
B、配合比
C、渗水系数
D、矿料级配
E、最佳沥青用量

答案:A,B,D,E
解析:
教材P316
【知识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第3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 )。

A.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
B.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
C.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三部分
D.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58/2019版教材P5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第4题:

级配碎石的生产配合比与水泥稳定材料的生产配合比均应根据施工因素和气候条件调整含水率,要求增加0.5%-1.5%。()


答案:对
解析:

第5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

A.目标配合比设计
B.生产配合比设计
C.原材料检验
D.施工参数确定


答案:A,B,C,D
解析:
依据(JTG/TF20-201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内容。

第6题: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 )2016年

A.材料品种
B.配合比
C.渗水系数
D.矿料级配
E.最佳沥青用量

答案:A,B,D,E
解析: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第7题: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与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选用材料的比例相同。()


答案:错
解析:
这两种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可选用相同比例的二灰:被稳定材料(二灰:土=30:70-10:90.二灰:碎石=20:80-15:85),但二灰之间的比例不同,水泥:粉煤灰=1:3-1:5,石灰:粉煤灰=1:2-1:4。

第8题: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 )。

A. 材料品种
B. 配合比
C. 渗水系数
D. 矿料级配
E. 最佳沥青用量

答案:A,B,D,E
解析: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第9题:

某试验室进行高速公路底基层用C-A-1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组成设计,设计强度为4MPa,请依据上述条件完成下面题目。6)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组成设计包括以下( )内容

A.原材料检验
B.目标配合比设计
C.生产配合比设计
D.施工参数确定

答案:A,B,C,D
解析: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P11页: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第10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内容包括选择级配范围、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


答案:对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