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何启示

题目
论述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何启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第2题:

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

第3题: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__________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置于中心地位。


正确答案:
彼得·麦克费尔 道德情感的培养

第4题:

体谅模式的特色是什么?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我国的一些学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体谅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启示。
(1)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再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
(2)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3)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文字创作、小组讨论等。

第5题:

论述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该模型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IS-LM模型是一个二元方程组,它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来确定以收入y和利率r为变量的宏观经济空间中的均衡点。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和利率的所有组合;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代表两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的y与r的唯一组合。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因为β,t都比较稳定)。d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也越陡峭,d越大,斜率越小,则IS越平坦,d=0,IS成一条垂线;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h越小,斜率越大,则LM越陡;h越大,斜率越小,则LM越平坦,当h→∞时,LM近乎一条平行线。(并说明IS,LM曲线在各种形状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效果的大小。)IS-LM模型为执行与选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均衡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政府便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曲线与LM曲线的位置,从而提高产出水平。(相反情况的论述略)
(2)IS-LM模型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从我国实践来看,自1996年底,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国内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等原因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物价水平连续下降。为了遏制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扩大内需,抑制通缩,国家自1998年以来采取了积极的财政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增发巨额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准备金,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降低关税水平,取消29项收费项目以减轻企业负担等一系列措施与时同时,中央银行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如连续七次下调利率降低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在IS-LM模型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同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以保持真实利率水平不变,防止可能出现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显然,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前提下,采用适度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是拉动内需的最好方式,我国实施这种政策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以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2005年前后我国仍有必要性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适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使二者相互协调配合。
(3)对IS-LM模型的理论评价:第一、积极方面:①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结合起来。②这一模型不仅能说明r与Y的确定,而且还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③可以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并选择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缺陷:①能否消除失业和通胀,此模型并未提出彻底的解决办法。②IS曲线和LM曲线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一条曲线移动的同时另一条曲线也可能发生移动,这样,IS-LM模型就失去了它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因为,它不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值,从而也就不能预测经济前景和政策效果。③此模型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和冲突仅仅归结为社会资本流通中商品的供求和货币供求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掩盖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本质矛盾和冲突。④它不可能按照劳动二重性原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式和物质形式的补偿问题。⑤此模型不能解释滞胀,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所以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影响在减弱。


第6题:

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

A.目的游离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E.目标模式


正确答案:C
C
【解析】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与认知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第7题: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8题:

简述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第9题:

论述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启示。


正确答案:成人教育是与经济和科技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领域。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为成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承认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成人教育向继续化和终身化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形成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是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的。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2.成人教育进一步专业化和制度化。专业化是成人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另外随着成人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 3.成人教育办学方式和教育形式多样化。从是接范围来看,成人教育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序列的教育体系。在办学主体上也出现多样性,形式和方式灵活多样。 4.成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可以提高成人教育的改革,促进成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成人教育手段和学习方式的现代化为学习者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特点会更加体现出成人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以及注重对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养。在成人的学习方式上,许多国家将成人教育的重点放在发现并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方面。网络大学、网上学习逐渐成为成人教育与学习的主流。网络课程教学以其优越的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开放新和自主性,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全球信息网络化为成人教育改革带来新途径,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员的需要。总管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纵横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代成人教育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有密切联系,同事也收到社会制度、政治形势、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制约。因此各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不一定同步,有的还存在明显差别。 2.成人教育的发展体现了自身规律。 3.终身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乃至整个人类教育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我国当前政策是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不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教育的主体为高等学校,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同时,我国需牢牢把握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地应对有碍教育公平、质量、效率的挑战,就有望加快缩短与其他强国之间教育发展的落差。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使我国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掀开世界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第10题: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这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学制变革,其沿革主要表现为:
(1)1951年的学制变革。
1951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对原有学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的新学制。1951年的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季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和各级政治学校、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等特殊学校。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使学校教育制度适应这一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8年9月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随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变革。
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内容是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行改革,其内容是“两基”“两全”“两重”。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
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2001年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学制改革。
从中可以看出:
(1)现代学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学制改革要科学化、理性化,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对当前学制改革的启示体现在:
(1)学制的确立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如果脱离这些客观依据对其视而不见就会使学制陷入混乱,我国的学制改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2)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我国的学制改革。
(3)学制具有继承性,而不是对原有学制的完全否定。我国的学制改革应注意学制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