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小桥场地地下水埋深为1.0 m,场地由中砂土组成,黏粒含量约为零,场地位于9度烈度区,在4.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23击,该测试点处砂层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应为( )。

题目
某公路小桥场地地下水埋深为1.0 m,场地由中砂土组成,黏粒含量约为零,场地位于9度烈度区,在4.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23击,该测试点处砂层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应为( )。

A 0
B
C
D 1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黏土,重度18kN/m3;深度2~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场区水平地震系数Kh为0.2,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Cv=0.9,标贯击数修正系数Cn=0.9,砂土黏料含量Pc=3%。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1989),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
A. Nc为10,不液化 B. Nc为10,液化
C. Nc为12,液化 D. Nc为12,不液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第2. 2. 3条,当N1<Nc时为
液化。
N1=CnN
Nc=[11.8×(1+13.06σ0/σeKhCv)1/2-8.09]ξ
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总覆压力:
σ0=yudw+yd(ds-dw)=18×2 +20×(7-2)=136kPa
标贯点处土的有效覆盖压力:
σc=yudw+(yd-10)(ds-dw)=18×2+(20-10)×(7-2)=86
式中,yu——水位以上土重度;
yd——水位以下土重度;
dw——水位埋深;
ds——标贯点深度。

第2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 m为中砂土,松散,7 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5.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 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进行折减。

A 0
B 1/3
C 2/3
D 1

答案:B
解析:
① 临界锤击数Ncr
② 折减系数α。

第3题:

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进行做标贯试验,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3%, 则()。
A.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3倍
B.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1.73倍
C.乙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甲处的1.73倍
D.甲、乙两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相等


答案:B
解析:

第4题: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0~6.0 m为粗砂土,6.0 m以下为卵石土,地下水埋深为1.0 m,地表测试粗砂土平均剪切波速为180 m/s,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相关规定,该场地应判定为( )场地。

A液化 B不液化 C不能判断

答案:A
解析:
vs0=95m/s,ds=6 m,ρc=3 vs<vscr,场地液化。

第5题: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

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3.2.2规定,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按以下两种情况分析:
①地面以下15m的范围内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按下式计算:(规范4.3.4条)

第6题: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某公路工程地基为砂土地基,黏粒含量为0,在地表下6.0 m处测得剪应力比为0.16,地下水埋深为2.0 m、8.0 m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8击,该处砂土的地震液化性为( )。

A液化 B不液化

答案:A
解析:
解法一 根据剪应力比与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关系式可求得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 解得Nc=16.1 σ0=18×2+20×(8-2)=156 Cn=0.842 N1=Cn·N63.5=0.842×18=15.2 N1<Nc,砂土液化。 解法二 N1<Nc,砂土液化。

第8题:

某民用建筑物场地勘察资料如下:
① 黏土0~6 m,可塑,I1=0.4 5,fak=160 kPa;
② 粉土6~8 m,黏粒含量18%,fak=150 kPa;
③ 中砂土8~10 m,9 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0击;
④ 细砂土10~12 m,qc=4 MPa,fs=1.3 MPa;
⑤粗砂土12~17,15 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6击,地质年代为晚更新统;
⑥砂岩,17 m以下,中风化。
该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为3.0 m,采用桩基础,该场地中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有( )层。

A 1层
B 2层
C 3层
D 4层

答案:B
解析:
8度烈度,第②层粉土的黏粒含量>13%,可判为不液化。 第⑤层粗砂土的地质年代为Q3,可判为不液化。对第③层中砂土N<Ncr该砂土层液化。对第④层细砂土qc<qccr该砂土层液化。第③、④层均液化。

第9题: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位于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样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 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6、10、16,在三处测试点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3.4条,査表4.3.4,标贯击数基准值为:N0=10;则三处测点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分别为:

第10题: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砂层厚10.0 m,10.0 m以下为卵石土,在6.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16击,地下水埋深为2.0 m,拟采用打入式桩箱基础,正方形布桩,桩径为250 mm×250 mm,桩距为1.0 m,桩数为51×119=6069根,场地处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 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相关要求,打桩后桩间土的液化性应判定为( )。

A 液化 B不液化 C不能判断

答案:B
解析:
① 临界锤击数Ncr
② 打桩后标准贯入锤击数。 N1=16+100×0.0625×(1-e-0.3×16)=22.2 N1>Ncr打桩后桩间土不液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