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为()

题目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为()

A:中心城市
B:重点城市
C:中心镇
D:重点城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试结合该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图2-1)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图2-2所示),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4号镇和3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5号、36号两个镇不合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第2题:

哪些城镇体系规划应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D.省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答案:C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第二十一条规定,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

第3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 个,其它建制镇34 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 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图1-1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示意图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2004~2020)
  【问题】
  试结合该市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该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在该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重点镇设置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2)5 号镇和34 号镇不宜作为重点镇,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
  (3)新增设的3 个镇中,35 号和36 号设置条件不充分。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联系不便。

第4题:

下列关于市域城镇空间组合基本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均衡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其中心城区与其他城镇分布比较均衡,首位度相对低
B.单中心集核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其他城镇是中心城区的卫星城镇
C.轴带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市域内城镇沿一条发展轴带状连绵布局
D.分片组群式的市域城镇空间,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比较薄弱

答案:A
解析:
市域城镇空间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主要有如下几种组合类型:①均衡式。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其他城镇的分布较为均衡,没有呈现明显的聚集。②单中心集核式。中心城区集聚了市域范围内大量的资源,首位度高,其他城镇的分布呈现围绕中心城区、依赖中心城区的态势,中心城区往往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③分片组团式。市域范围内城镇由于地形、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若干个城镇聚集成组团,呈分片布局形态。④轴带式。这类市域城镇组合类型一般由于中心城区沿某种地理要素扩散,市域城镇沿一条主要伸展轴发展,呈现“串珠”状发展形态。中心城区向外集中发展,形成轴带,市域内城镇沿轴带间隔分布。

第5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体系中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要求有()

A: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
B:促进城乡交通便利程度
C:推进城市总体布局合理性
D: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E: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

答案:A,D
解析:
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2)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5)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市域城镇聚落体系是和周边市的发展相互联系的,存在着相互之间交叉服务的状况,另一方面市域基础设施是与大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相连接的。(6)划定城市规划区。

第6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 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 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试结合现状(图2-4-2)和规划示意图(图2-4-3),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



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4号镇和3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5号、36号两个镇不合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第7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 )。

A.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B.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C.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D.划定城市规划区

答案:A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②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③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④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⑤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⑥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⑦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8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 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问题】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曲。




答案:
解析:

(1)5号镇和3 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 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 5号、3 6号两个镇不合理,设置条件不充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解析】


本案例主要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等级的设置应考虑到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条件。重点镇应既能向上承接县城,又能向下辐射一般镇,因此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靠近主要交通线。且题目说明北部为山地,34号镇因地形影响发展会受到限制,也不宜作为重点镇,新设3 5、3 6号镇同样不合理。市域交通设施规划应考虑服务对象,重点联系市域内的高等级城镇,增加通达性。


第9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体系中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要求有( )。

A.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
B.促进城乡交通便利程度
C.推进城市总体布局合理性
D.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E.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

答案:A,D
解析:
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②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③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④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市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应对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市域城镇的发展条件。⑤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⑥划定城市规划区。

第10题:

市域城镇发展的基础是( )。

A.相邻城镇协调发展
B.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C.重点城镇优先发展
D.城市规划区的合理布局

答案:B
解析:
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市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应对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市域城镇的发展条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