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

题目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包括

A.私习天文 B.强盗 C.谋杀 D.损坏官印文书


正确答案:BC

第2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犯不分首从B.斩等减刑为绞C.自首者原其罪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正确答案:C

唐律规定,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即对于共同犯罪,采取区分首从的处断原则。故A项错误。按照唐律规定,斩等减刑一等,应当减为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故B项错误。唐律规定,自首者原其罪,即对于自首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D项错误。

第3题:

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

B.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免刑罚

C.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

D.外国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


正确答案:AB
解析:唐律明确规定了断罪无正条,可以举轻以明重,或举重以明轻的类推原则;还规定外国人犯罪分两种情况处理,因此CD均不正确。

第4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

D.共同犯罪,刑不累加


正确答案: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律规定:“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的行为为公罪,即官吏囚公事而犯的罪。对“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或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行为定为“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可见,A项表述错误。《店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可见,B项表述错误。按照唐律规定,犯“十恶”者,不在议、请,减、赎之列,即“十恶”大罪不适用“八议”,因此,C项表述正确。唐朝对于共同犯罪,采取“以重者论”的原则,即采取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的处断原则,因此,D项表述正确。

第5题:

下列关于刑罚的特征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刑罚的属性在于对犯罪人权益的限制或剥夺,因此刑法在本质上具有严厉性,这种严厉性区别于其他法律制裁的本质特征。

B.刑罚的适用具有特定性,刑罚处罚的对象不仅包括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法人,还包括其他非人的对象。

C.刑罚根据的法定性,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要求刑法总则对刑罚的种类作出明文规定。

D.适用主体的单一性,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B
【答案】B
【详解】选项A正确,选项C,选项D正确,选项B错误,刑罚处罚的对象不包括其他非人的对象。
【相关考点梳理】这是2012年司法考试大纲刑法唯一一个新增考点:刑罚的特征。不难,但是要引起一定的重视.这种题,采用排除法和常识法,即使没见过,静下心来,不要慌张认真审题,就能做好。

第6题:

下列关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十恶大罪。罪犯本人一律适用死刑B.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C.出罪者举轻以明重D.自首减免刑罚,但自首不尽、不实者,不适用自首


正确答案:B

十恶大罪,罪犯本人一律适用重刑,但未必适用死刑。故A项错误。入罪者举轻以明重,出罪者举重以明轻,C项表述正好反了,故错误。自首减免刑罚,但自首不尽、不实者,也适用自首,只不过以不实、不尽之罪处罚。故D项错误。

第7题:

下列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平责任原则主要适用当事人无过错的情况

B、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以公平观念为基础

C、公平责任原则适用的结果限于对直接财产损失的赔偿

D、公平责任原则既适用于侵权,也适用于违约


参考答案:D

第8题:

关于秦朝的刑罚适用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

B、累犯加重原则

C、教唆犯加重原则

D、自首减轻处罚原则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三犯流罪,升格加一等处刑

B.伤害不死,限内保辜

C.共同犯罪,造意为首

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正确答案:BC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朝对三犯流罪的,如果都属于盗窃、强盗犯罪的,则升格加一等处刑;如果不属于盗窃、强盗犯罪的,则采取以重者论。可见,A项表述错误。唐朝对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所谓保辜,即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期限,限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在法定期限内加害人可积极救助被害人,在挽救被害人的生命的同时,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唐朝对于共同犯罪的,以造意犯为首犯,即造意者是首犯。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唐律中的公罪是指因公事犯罪的,私罪是指因私利犯罪的,公罪从轻,私罪从重。因此,b项表述错误。

第10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正确答案:ABC
公罪即官吏因公事而犯的罪,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故A项错误。唐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故B项错误。唐朝对犯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且犯三次以上的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采取累犯加重原则。故C项错误。唐朝对于共同犯罪,以造意犯为首犯,故D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