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2)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3)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 述。(4)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事业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 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能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5)这个

题目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2)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3)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 述。(4)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事业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 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能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5)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2)(5)(3)(1)(4)
B. (1)(4)(2)(3)(5)
C. (2)(1)(4)(3)(5)
D. (1)(4)(2)(5)(3)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正确答案:A
先看①、⑤两句,⑤句中的“这个秩序”明显指代①句中的“宇宙是有秩序的”,因此①⑤两句相连,且①在⑤的前面。排除B、D。②④句用“人的物质需要”相呼应,应在一起。由③句的“因此”、“这种秩序”、“人的物质需要”可知,③句是对①②④⑤的总结,因此应放在最后,因此本题答案为A。

第2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徐悲鸿的父亲达章公是一位正直不阿的画家。
(2)他不慕功名,不求闻达,曾刻了许多图章,以明心志。
(3)如“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儿女心肠、英雄肝胆”……
(4)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使徐悲鸿受到很深的影响,并使徐悲鸿走上了绘画之路。
(5)他精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在山水、人物、花鸟上均有很深的造诣。

A.5-2-3-4-1
B.1-2-3-5-4
C.1-5-2-3-4
D.1-5-4-2-3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1句介绍徐悲鸿的父亲,引出文段话题,适宜做首句。5句出现代词“他”,指代不明确,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
第二步,对比B项、C项和D项。1句后分别接2句和5句,对比2句和5句,5句是对达章公画家身份的详细解释,与1句衔接紧密,2句描述他不慕功名,不求闻达的品德,与上文“画家”这一身份衔接不够紧密,故排除B项。比较C项和D项。2句描述的是“他的高尚品德”,4句出现了“受他高尚品德的影响”,因此,2句应在4句之前,故排除D项。答案锁定C项。
第三步,验证C项。语义通顺,逻辑连贯。
因此,选择C选项。

第3题:

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

1、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 是多少?

2、一个数的5/8 比20少4,这个数是多少?


正确答案:
1、 12
2、128/5

第4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
(2)你不偷一点点,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带走了
(3)但偷秋是个例外,无边无际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
(4)老人们说,秋是要偷的
(5)是渴望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相互的温馨和情趣
(6)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
(7)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

A.4-2-3-6-5-7-1
B.4-1-3-6-5-2-7
C.4-3-6-5-2-7-1
D.4-2-7-1-3-6-5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首句都是4句,判断4句后面接1句、2句还是3句。1句讲“瞧不起‘偷’”,3句说“但偷秋是个例外”,两句意义相对,可以构成转折关系,所以1句一定在3句的前面,由此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比较B项和D项。区别在于4后接1还是接2。4句提出“偷秋”的话题,1句只是说明“偷”字平时让人瞧不起,和“秋是要偷的”语义相反,而2句说不“偷秋”的坏处,从反面说明要偷秋,2和4衔接更紧密,排除B项。答案锁定D项。
第四步,验证D项,语句连贯,逻辑通顺。

第5题: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2)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3)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
(4)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5)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A. 5-2-1-3-4
B. 5-3-4-2-1
C. 3-4-2-1-5
D. 2-1-3-4-5

答案:B
解析:
因为5要放在3前面,而3应该放在4的前面,然后先讲坦荡,再讲崎岖,所以4后面接2,然后是1。本题答案选B

第6题: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五个句子有三个句子中出现“秩序”一词,③⑤都有代词“这”,因此①应在③和⑤之前,排除C项。②指在满足物质需求方面有欠缺,而③是说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因此②应在③前,这样排除B、D两项。

第7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同样一本书每再看看,领悟的又是一番境界(2)后来觉着不对,因为年龄不同了(3)这竟成了我少年时代大半消磨时间的方法(4)所以买书回来放在架上,想起来时再反复的去回看它们(5)一本好书,以前是当故事看。
A 1-4-3-5-2
B 1-4-5-2-3
C 5-2-4-1-3
D 5-2-1-4-3


答案:D
解析:
首先比较①⑤两句,①句中“再”、“又”等词汇为补充类描述,不做段首,排除A、B;再次比较④①,阅读可以得知,①为④的原因,构成因果关联,故①应排在④之前,③句中的代词“这”指代前面的整个过程。
故正确答案为D。

第8题:

下面对句子辞格的分析,只有()正确。

A.“集体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爱护”这个句子主要用了借代。

B.“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个句子用了比喻。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句子用了对比。

D.“像他这样的人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这个句子用了比喻,是明喻。


参考答案:A

第9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答案:C
解析:
这个语段,共有五个句子。其中,句⑤中“这个信念”应承句②中“有一种信念”;由句④中的转折连词“可是”及其后的“现代”,可以推断带有“在古代”的①句应在其前面;而句①中有指代词“这个”故不能置于段首。所以答案为C。

第10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1)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2)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3)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4)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5)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1)—(5)—(2)—(3)—(4)
B (1)—(3)—(2)—(5)—(4)
C (5)—(3)—(4)—(2)—(1)
D (5)—(4)—(2)—(3)—(1)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从选项入手,首先比较①⑤句,①句中出现了代词“它”,代词或指代类表述一般不做发语词或首句,且前面并未出现被指代的对象,故⑤句做为首句更为合适,排除A、B;其次观察②③④句的顺序,由常识逻辑可知,只有经历一番风雨和磨练,才能发出成功的芽儿,因此发芽应在汲取养料与暴雨侵袭之后,即②句应在③④句之后,由此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