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 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题目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 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2003年,甘肃省全省棉花总产量约为:

A. 8万吨
B. 9万吨
C. 10万吨
D. 11万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98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棉花种植面积

B.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C.棉花总产量

D.棉花平均单产


正确答案:C
由材料中可以得知,增长最快的是产量,1983年至2003年间,产量增长9.26倍。

第2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121~125 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 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 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第 121 题 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约( )。

A.少25万亩

B.少45万亩

C.多25万亩

D.多45万亩


正确答案:C
2004年的总播种面积为66.06÷35%=188.7(万亩);1983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54 ÷6.45%=163.4(万亩);因此两者之差为:188.7—163.4=25.3(万亩)。

第3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101~105 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O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第 101 题 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约( )。

A.少25万亩

B.少45万亩

C.多25万亩

D.多45万亩


正确答案:C

要想求得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的多或少,就需要求得2004年的总播种面积和198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于是,2004年总播种面积为:66.06÷35%=188.7(万亩);1983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54÷6.45%=163.4(万亩);因此188.7-163.4=25.3(万亩)。即2004年的比1983的约多25万亩。答案为C。

第4题: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201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11万亩,增长12.4%;2018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5028万亩,比上年增加236万亩,则2017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与全国的比值所处的区间是:

A.[0.45,0.55)
B.[0.55,0.65)
C.[0.65,0.75)
D.[0.75,0.85]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21~125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第121题: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约( )。

A.少25万亩 B.少45万亩

C.多25万亩 D.多45万亩


正确答案:C
2004年的总播种面积为66.06÷35%=188.7(万亩);1983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54÷6.45%=163.4(万亩);因此188.7-163.4=25.3(万亩)。

第6题:

2009年棉花精量播种面积占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的比重比棉花机械采收面积所占比重高( )个百分点。

A.42.2

B.32.3

C.39.1

D.35.7


正确答案:D

第7题:

2009年棉花精量播种面积占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的比重比棉花机械采收面积所占比重高多少个百分点?

A.42.2

B.32.3

C.39.1

D.35.7


正确答案:D

第8题: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高于2003年

B.1983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棉花平均单产增长接近1倍

C.2004年酒泉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低于2003年

D.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平均单产高于酒泉全市的棉花平均单产


正确答案:D
选项A由第一题可知是正确的描述。选项B,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113.55大约是61-67的2倍,也即增长了接近1倍,故选项B正确。选项C因为增加了棉花种植面积,则农作物面积减少(与2003年相比),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D,2003年全市的单产为113.55公斤/亩,三个县市的单产为(66700× 91.25%)÷(587400×92.53%)≈0.1115吨/亩,也就是111.5公斤/亩,显然不正确。综上所述,答案选D。

第9题: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Ⅰ.2008年.稻谷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比重低于产量占农作物产量比重

Ⅱ.2007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不足460万亩,产量超过78万吨

Ⅲ.2008年.资料中所提及的农作物中,亩产量同比上升的有3种


正确答案:B
解析:Ⅰ项,由于农作物产量在材料中未给出,故无法比较2008年稻谷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比重和产量占农作物产量比重的大小,无法确定:Ⅱ项,2007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485.81÷(1+4-3%),而460×(1+4.3%)<460+460x5%=483<485.81,则2007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超过460万亩,错误:Ⅲ项,比较材料中提到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增速.则2008年亩产量同比上升的农作物有油料、木薯、瓜类三种,正确。综上所述,只有Ⅲ项正确,应选择B。

第10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 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根据上述资料,不是酒泉市的棉花生产特点的是:

A. 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B. 科技投入增加,单产增高
C. 布局逐步优化,集中度提高
D. 品种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改善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所给文字资料没有涉及酒泉市所产棉花的品质问题,至于品种,也只是提及“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显然,这句话并不等同于“品种不断增加”,故答案为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