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班的学生从南部校区到北部校区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个班的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个班的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北部校区,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汽车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每小时50公里。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北部校区,第二班学生要步行全程的( )。

题目
有两个班的学生从南部校区到北部校区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个班的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个班的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北部校区,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汽车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每小时50公里。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北部校区,第二班学生要步行全程的(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平均分为82.4分!

第2题:

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牧场去游玩,有一辆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学生,甲、乙 两班步行与乘车交换进行,已知两班步行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7倍,若甲班 先乘车,为使两班同时到达牧场,汽车应在距牧场多远处返回接乙班的学生?( )

A.4.8千米

B.7.2千米

C.8.1千米

D.9千米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依赖的假设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古文知识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正确答案:D
前提型题目。题干通过两组学生实验对比,得出结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参加古文训练班”。
A项与题干两组学生实验对比无关;B项“学生的父母”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是无关项;C项若作为前提,无法得到题干结论:只有D项通过假设“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设计两组学生对比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故答案选D。

第4题:

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的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千米,空车每小时50千米。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两个班的同学都是一段路步行一段路乘车,而乘车的速度比步行快,中间又没有停留,因此要同时到达少年宫,两个班的同学步行的路程一定要一样长。

如图所示,A是学校,B是少年宫,C是第一班学生下车的地点,D是第二班学生上车的地点。由题意得,AD=BC,学生步行的时间与车从A开到C再回到D的时间相等。设AD=BC=x,CD=y,则有

第5题:

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每小时50公里。那么,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

A. 1/7

B. 1/6

C. 3/4

D. 2/5


正确答案:A
2. A。【解析】设由学校至少年宫的路程为线段AB,第一班学生坐车至C下车时,第二班学生恰好行至D;空车返回至E恰好与第二班学生相遇;此时第一班学生已由C行至F;第二班学生乘由E行至B时,第一班学生也由F步行至B,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 依题意画出该路程图,不难看出:若以AB 之中点M为中心,则A与B,D与F,E与C形成三组对称点。即AD=FB,DE=CF,从而AC=EB。运用对称性,可知有如下解法: 设AD=3,由于载人车速为人步行速之10倍,故AC=30,DC=27。由于空车速为人步行速之12.5倍,人与空车分别从D、C出发相向而行,至E相遇,故DE=2,EF=25。根据对称性知,CF=2,FB=3,AB=(2+3)×2+25=35。第一班学生步行之路程为CB=2+3=5,CB:AB=5:35=1/7。

第6题:

甲、乙两班同学同时去离学校12.1千米的陵园,甲班先乘车后步行,乙班先步行,当送甲班同学的车回来时乙即乘车前去。两班步行速度都是每小时5千米,车速度都是每小时40千米,已知两班同时到达陵园,那么甲在离陵园多远地方下车?( )

A.2千米

B.2.2千米

C.2.5千米

D.3千米


正确答案:B
甲、乙两班同时到达,表明两班乘车路程与步行路程分别相同。设甲班在离陵园x千米处下车改为步行,则有:

即甲班在离陵园2.2千米处下车改为步行。

第7题:

有甲乙丙三个班,如果从甲班调1名学生到乙班,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如果从乙班抽调1名学生到丙班就比乙班多2人,甲班和丙班相比,哪个班人多?多几人?( )

A.甲班与丙班人数相等

B.甲班比丙班多2人

C.甲班比丙班多1人

D.甲班比丙班少1人


正确答案:B
根据题意设甲乙丙三个班分别为x人,y人,z人,则x一1=y+1,y一1=z+1—2,解得x=z+2。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甲班与乙班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这两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 )。

A.15:11

B.17:22

C.19:24

D.21:27


正确答案:A
设甲班步行路程为x,乙班步行路程为Y,根据题意有:x+48(y÷3)=y+48(x÷4),解得x:y=15:11,故选A。

第9题: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以来的假设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某班有80%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其中参加英语辅导班的占全班总人数的40%,参加语文辅导班的占30%,参加数学辅导班的占50%。已知参加两个辅导班的学生人数与参加三个辅导班的学生人数的比例为3:1。问没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数与参加两个辅导班的学生人数的比例为()。

A.3:1
B.2:1
C.1:3
D.1:2

答案:C
解析:
设该班学生人数为100,参加两个辅导班的学生人数为a,参加三个辅导班的学生人数为b,则可知80=40+30+50-a+b,则a-b=40。又因为a:b=3:1,所以a=60。故没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数与参加两个辅导班的学生人数的比例为20:60=1:3。答案为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