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某等人网络犯罪 苏某,男,1 983年10月生,精通电脑,熟练使用QQ、MSN、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 事实一:苏某在网络世界告知网友自己是女生。201 3年6月有一男网友张某与苏某结识,聊了几天后,张某表示要“追求”苏某,苏某当即表示同意“交往”。在一周“甜蜜恋爱”后,苏某表示需要照一套超级写真集寄给张某,但经济紧张,张某随即汇款l万元给苏某。苏某花1万元拍下个人写真。张某之后上网每每问及此事,苏某不甚反感,随之将自己拍的写真发给张某,张某知道苏某是男的后,气不过要求苏某返还1万元,苏某说:“我也没说我

题目

苏某等人网络犯罪


苏某,男,1 983年10月生,精通电脑,熟练使用QQ、MSN、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


事实一:苏某在网络世界告知网友自己是女生。201 3年6月有一男网友张某与苏某结识,聊了几天后,张某表示要“追求”苏某,苏某当即表示同意“交往”。在一周“甜蜜恋爱”后,苏某表示需要照一套超级写真集寄给张某,但经济紧张,张某随即汇款l万元给苏某。苏某花1万元拍下个人写真。张某之后上网每每问及此事,苏某不甚反感,随之将自己拍的写真发给张某,张某知道苏某是男的后,气不过要求苏某返还1万元,苏某说:“我也没说我就是女的,我说拍写真,这不给你写真了不是?”


事实二:2013年4月苏某与其发小郭某共谋在网上以香港“六合彩”摇出的号码组织他人竞猜赌博,四处联系购买人员并约定按1:40比例进行赔付,至201 3年7月5日被抓,苏、郭2人共组织“六合彩”赌博32期,涉赌金额人民币66万余元,获利人民币5.5万余元。


事实三:苏某与朋友赵某从一小批发市场购进速冻鸡,明知是一村庄病死的鸡仍开网店进行销售,邀请并告诉其同学朱某、郑某作为网店客服联系买家,1周后销售款共为7万元,之后购买者陆续出现食物中毒现象,警方介入并控制了4人。


事实四:苏某是黑客,一日攻破某电信公司防火墙进入该公司的后台操作系统,对日常运作的参数进行篡改,以致该公司运营下的若干用户通讯系统瘫痪,造成经济损失2万元。此外苏某还发现仇人田某在公司也有开通电信业务,于是获得田某的账户和密码后,多次用此账号上网,给田某额外增加电信资费3500元。


事实五:苏某是微博大V,粉丝千万。他与李某有仇,为报复李某,他在微博声称李某多次去豪华酒店开房嫖娼,该微博发出后迅速传开,他的粉丝纷纷转发此微博,3小时后转发达6000余次。


【问题】


1.根据事实一,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苏某最后的辩称是否成立?


2.根据事实二,苏某与郭某2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3.根据事实三,苏、赵某等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4.根据事实四,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5.根据事实五,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根据事实一,苏某构成诈骗罪,苏某的辩称不成立。


2.根据事实二,苏某与郭某2人构成赌博罪。


3.根据事实三,苏某与赵某的行为符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不过这2人所涉的3个罪名中,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重法优于轻法的处罚原则,苏、赵2人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4.根据事实四,苏某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盗窃罪。


5.根据事实五,苏某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本题是关于网络犯罪的一系列小案件的综合,要注意网络犯罪的发展演变趋势,其中还涉及两高出台的新司法解释,考生一定要认真注意新的司法动向,完善备考储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苏某在一网吧盗窃财物并往外逃跑时,被管理人员谭某发现。苏某为阻止顾某的追赶,提起网吧门边的开水壶,将开水泼在谭某身上,然后逃离现场。本案中,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参考答案:抢劫罪。

第2题:

苏某出国访问前将自己的一台纯平大彩电委托给刘某保管,后电视被刘某邻居朱某借用,并不慎损坏。苏某回国后起诉刘某,要求赔偿损失。请问朱某在本案中处于什么地位?()

A.与刘某共同为被告

B.证人

C.第三人

D.是与本案无关的案外人


参考答案:C

第3题:

对于秦某的遗产,其法定继承人是( )。

A.苏某

B.苏鹏

C.苏琳

D.苏某、苏鹏和苏琳


正确答案:C

第4题:

以下选项中行为人的行为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的是:

A:张某(25岁)在路上遇一漂亮少女上前问路,两人同行,谈话间张某得知对方13岁;少女觉得一见钟情,且意识开放,主动要求与张某发生性关系,张某遂允之。对于张某的行为
B:路某(18岁)在网上结识一女网友,网名为“十六岁的花季”,见面后路某见女网友体格高大,发育成熟,估计也有十七八岁的样子,有了非份之想,网友也不拒绝,路某与之发生性关系,事后路某才知网友不满14岁。对于路某的行为
C:苏某(15岁)在公交车上结识一女孩,交谈中女孩谎称自己15岁,苏某说了句“你撒谎吧,看你的样子还不到13呢”,女孩只笑了笑,下车后苏某将女孩带往自己租的房子要求与女孩发生性关系,女孩好奇想试一试。结果两人被房东发现,向苏某询问女孩的名字,居然不知。对于苏某的行为
D:孙某(15岁)与女孩邱某(13岁)早恋,两人在邱某家中趁父母不在家自愿发生性关系,后被邱某母亲发现。对于孙某的行为

答案:A,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规定,行为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由此可见,A选项中张某构成强奸罪,C选项中的苏某构成强奸罪,而B选项中,由于路某不明知,不构成强奸罪;至于D选项中,孙某的行为则不能看作犯罪,一般看作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

第5题:

白某(男)与苏某(女)登记结婚3年后,苏某向法院请求确认该婚姻无效。苏某提出的下列理由中可以成立的是( )。

A、苏某登记结婚的实际年龄才18周岁
B、白某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C、白某与苏某是远房表兄妹关系
D、白某以公布苏某裸照为由胁迫苏某结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无效婚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苏某虽然登记结婚时才18周岁,但是3年后已满20周岁,无效情形已经消失。所以选项A不成立。远房表兄妹不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所以选项B不成立。因胁迫结婚的属于可撤销婚姻。所以选项D不成立。

第6题:

苏某(非中共党员),在某市属国企中从事管理工作。工作期间,苏某多次收取贿赂,与某商人形成利益输送。在收到举报后,当地监委依法对苏某的问题线索进行处置。( )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2018年3月2日,苏某为了庆祝自己和其他作者合著的新书大卖,邀请其他作者一起前往海河大饭店聚餐。前往饭店前,苏某在海鲜市场张某处购买了一只大海螺。后交给海河大饭店加工,厨师何某剥开发现海螺里有一颗橙色的椭圆形大珍珠。请问:珍珠归谁所有?

A.苏某

B.张某

C.海河大饭店

D.何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买卖合同中的孳息归属。 根据《合同法》第 163 条的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本题中,张某将大海螺出卖给苏某后,大海螺中产生的孳息即珍珠应归买方苏某所有。故 A 项正确,当选;B 项错误, 不当选。 当苏某将大海螺交给河海大饭店加工时,苏某依然是大海螺的所有权人。因此,孳息应归苏某而非承揽人海河大饭店,更非厨师何某。故C、D 项均错误,不当选。

第8题:

关于刘某留下的遗产,其第一顺序继承人为( )。

A.苏某

B.苏鹏

C.苏某和苏鹏

D.苏某


正确答案:D

第9题:

某物业服务公司登记了业主苏某的电话号码。下列属于物业公司非法使用苏某电话号码的情形是:

A.苏某的房屋漏水,物业公司将苏某的电话号码告知楼下邻居杨某
B.苏某的房屋需要装修,物业公司将苏某的电话告知某装修公司
C.苏某的煤气管道未经检测,物业公司将苏某的电话号码告知市燃气公司
D.苏某的汽车阻挡了冯某开车出行,物业公司将苏某的电话告知冯某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题干中物业公司将苏某的电话告知某装修公司,是为了非法传输他人信息,使苏某信息被泄露。B项错误。A、C、D三项中,物业公司将苏某电话告知他人,是履行物业管理条例中维护业主利益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因此,选择B选项。

第10题:

苏某租用农贸市场一门面从事经营。因刁某提出该门面属于他而引起争议,工商局扣缴苏某的营业执照,致使苏某停业2个月之久。苏某在工商局返还营业执照后,提出赔偿请求。下列属于国家赔偿范围的是:
A.苏某在停业之间发给职工的工资
B.食品过期不能出售造成的损失
C.门面租赁费
D.停业期间苏某依法缴纳的税费


答案:A,C,D
解析:
ACD正确,应选。《国家赔偿法》第28条规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6)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7)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其中,必要性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包括:水费、电 费、税费、租赁费、职工工资等。选项B错误,不选。食品过期不能出售造成的损失属于期待利益,并非直接损失。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