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入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甲某的行为?()

题目
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入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甲某的行为?()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 25 题 周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而心怀不满,于是在夜半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对于周某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犯罪既遂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属于犯罪未遂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AD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2题:

第 55 题 王某为某国有企业职工,因对单位福利发放问题不满。遂找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控告,对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王某仍不满意。某日王某趁总经理不在,潜入总经理办公室,将一包剧毒药物“毒鼠强”倒入总经理的茶杯中,后因总经理更换茶叶而将毒茶倒掉,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对王某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C.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D.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D
王某的行为针对的是总经理本人,不构成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因此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是犯罪未遂。

第3题:

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D

第4题:

【案例一】

某机关职员甲某和乙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赵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张。一日,因新职员甲某的一点小过错,赵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赵某曾追求过甲某之妻乙某而没有结果,甲某认为这是赵某借机报复。

从此,甲某对赵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甲某越是消极怠工,赵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甲某愈发认为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故意过不去。某年某月,赵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甲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赵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乙某商量,捏造赵某犯罪事实:某年某月某日,赵某把甲某之妻乙某骗至宿舍中实施强奸。周密计划后,夫妻二人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赵某。

【案例思考】

甲某、乙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15分)


正确答案:
二人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犯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第5题:

李某因赌博受到领导批评后,萌生报复之念,欲将单位仓库焚烧。一日拂晓,李某潜入库房,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窗外似有人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第6题:

甲某好逸恶劳,四处游荡,伺机盗窃,当他发现某住户装修高档,遂趁四处无人之机,将门锁撬开,流入室内,但是,该房屋是新装修的空房,室内尚无人居,没有任何财物。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某四处游荡的形态是犯罪预备

B.甲某撬开门锁是着手实行犯罪

C.甲某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的既遂,盗窃罪的未遂,应数罪并罚

D.甲某仅构成盗窃罪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


正确答案:BD
【考点】故意犯罪形态
【解析】甲某四处游荡属于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而不是犯罪预备形态,所以A项说法不准确;由于撬锁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是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即着手,B正确;非法侵入住宅是入室盗窃的必经过程,不应重复评价,所以C不正确;由于室内没有任何财物,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故D正确。

第7题:

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入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某甲的行为()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参考答案:A

第8题: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某路过乙家门口,见女青年乙某换衣服,顿起淫心,入室将乙拦腰抱住,强行脱乙某短裤,因乙某正在经期,甲当即对乙说“这次我不动你”,即跑出。甲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B.甲某半夜在路上见骑车妇女乙,甲顿生歹意,将乙某从自行车上拽下,按翻在地,欲行强奸,被乙某认出后,并对甲说“你要敢,我就报案,抓你进监狱”,甲闻言遂起身逃走强奸未成。甲构成强奸罪的中止

C.甲从云南购买海洛因300克带回老家欲贩卖,通过他人介绍,甲某与吸毒人员乙某谈妥作价10000元卖给乙某,但第二天,甲某担心事发非常害怕,在其妻规劝下,痛下决心,将全部毒品掺入洗衣粉后埋掉。后来,乙某如约带款取货未果,遂向公安机关告发。公安机关将在埋藏地检出大量海洛因成分,甲已构成运输毒品罪的既遂其后来销毁毒品的行为不符合中止的时间条件,不能成立中止不构成犯罪中止

D.甲某结识了乙女,一日两人因琐事发生争执,甲某遂产生杀死乙某再自杀的念头,并趁夜深无人之际取出三棱刮刀刺向乙某的胸部,甲刺第二刀时,因乙某躲闪只伤及其软肋。随后,乙某一把夺过三棱刮刀将之扔在地上。乙某流血不止,要求甲某送其去医院,甲某称:“不要去了,去了也没有用,你已经不行了”。乙某仍要去医院,甲某告之:“你已被我刺了两刀了,来不及了。”乙某即喝水可以止血,要甲某为其倒水,趁甲某去另一房间为倒水之际,乙某逃离现场,后获救。后经鉴定,乙某的伤构成轻微伤。甲某构成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CD
【考点】犯罪的特殊形态的认定
【解析】A项被害人处于经期,但是并不能强制使甲某无法强奸,但甲某说“这次我不动你”构成了犯罪中止。B在甲听到被害人说“你要敢,我就报案”的话语之后,慑于法律的威严,惧怕被害人告发后受到惩罚而自动放弃犯罪,停止继续作案,未使犯罪结果发生。而并不是说这句话就迫使甲无法达到强奸既遂,从而可以看出甲放弃犯罪,是由其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所以本案应认定为“犯罪中止”。C项“犯罪既遂后不可能再成立中止”这一定论其实并没有立法上的根据,犯罪中止法定的时间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是否是“在犯罪过程中”,不应当以是否既遂为标准,而应当以犯罪是否实际完成为标准。犯罪既遂并不等于犯罪已实际完成。以毒品犯罪为例,鉴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在运输、交易过程中被查获的,如果按未遂处理势必造成打击不力,因此,将运输等未完成行为也上升为既遂,以便打击此类犯罪。但是,虽然已经既遂,但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犯罪并没有实际完成,仍然是“在犯罪过程中”,符合法定的时间条件。甲某的行为虽然已成立运输毒品罪的既遂,但仍然是“在犯罪过程中”,不影响中止的成立;且尚未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因此,应当以运输、贩卖毒品罪的中止犯对其处刑。D项甲某的行为属犯罪未遂,因为:甲虽停止实施重复侵害行为,客观上未出现死亡结果,原因是其错误认为在刺杀两刀后,行为已实施完毕,所刺两刀足以致人死亡,没有必要再继续实施;在甲某认为所刺两刀足以致乙某死亡的情况下,即在甲某认为犯罪行为已经实施结束等待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中,只有积极主动将乙某送往医院抢救以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且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才能成立犯罪中止。但甲某却没有实施任何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虽未出现致人死亡的犯罪结果,是因所刺两刀出乎其意料而刺在骨骼上和他人将乙某送往医院抢救的结果,实属甲某意志以外的原因,故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应是犯罪未遂。

第9题:

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某日晚饭后,甲在为父亲沏茶时将毒鼠强倒人茶杯中,在走向父亲房间途中甲突然觉得自己这样做实属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故将有毒的茶水倒掉,换上新茶为父亲送到房间内。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C
本案中甲终止自己的行为是担心会遭报应,是自己决定放弃犯罪行为,所以甲的行为构成中止。故选C。

第10题:

甲教唆乙在菜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构成的分类。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特点,犯罪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下,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本题中,甲作为教唆犯,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所符合的犯罪构成就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