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真题)甲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

题目
(2006年真题)甲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吸收犯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甲因遭受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甲的女儿丙(13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入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使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本案例中,l3岁的丙既没有犯罪故意也不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所以甲、丙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的行为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故排除。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所以甲的行为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3题:

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甲因贪污行为被撤销公司经理职务,对揭发人乙(公司副经理)一直怀恨在心。一日,甲、乙一同陪三个客户就餐。其间,甲乘乙出去解手而客户又未注意时,往乙的酒杯内投放了毒药。散席后不久,乙毒性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混淆视听,甲自己也服了少量毒药,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投毒罪
C.甲的行为构成报复陷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具体适用。甲将毒药投入乙的酒杯,只可能导致乙死亡。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故不能认为其实施了投放危险物质罪所要求的投毒行为,其所实施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第5题:

甲意图毒死年迈的父亲,在其饭菜中掺入“毒鼠强”。甲父觉得饭菜有异味就没吃,在将饭菜倒掉时,不慎摔倒,引发脑血管破裂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答案:B
解析:

第6题:

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入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某甲的行为()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参考答案:A

第7题:

甲教唆乙在菜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构成的分类。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特点,犯罪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下,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本题中,甲作为教唆犯,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所符合的犯罪构成就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第8题:

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其女儿丙(13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第9题:

某化工厂工人甲过失将剧毒物质排放入饮用水水源地中,造成多人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投放危险物质罪
B.危险物品肇事罪
C.污染环境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B
解析: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甲在生产作业中过失将剧毒品排放到饮用水水源地中,造成多人死亡,符合该罪构成要件。B选项正确:危险物品肇事罪不是法硕考试的重点罪名,本题的目的是要考试掌握ACD选项的三个犯罪都是故意犯罪。尤其是捉醒考生注意,在现行刑法中,污染环境罪是一个故意犯罪。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但如果过失污染环境,要承担一定的民事或行政责任。而题目中明确说明甲的行为是一个过失行为,考生应当学会用排除法,来选出正确答案。

第10题:

甲为了毒杀乙,在乙的饭碗里投放了足以致乙死亡的砒霜;丙在不知道甲已经投毒的情况下,为了毒杀乙,也在乙的饭碗里投放了足以致乙死亡的砒霜。乙吃完饭后,因砒霜中毒身亡。下列选项中,定性错误的有:(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这种情况下,应认定甲、丙的投毒行为,与乙的死亡都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甲、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