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沉泥槽设置,下列做法哪几项正确?( )

题目
关于沉泥槽设置,下列做法哪几项正确?( )

A.在交通繁忙、行人稠密的地区,雨水口可设置沉泥槽
B.倒虹吸进水井的前一个检查井内应设置沉泥槽
C.泵站前一个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深度0.3~0.5m
D.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于倒虹管的清通比一般管道困难得多,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倒虹管内污泥的淤积。在设计时,可采取( )措施。

A.最小管径采用300mm

B.在进水井设置可利用河水冲洗的设施

C.在商业管渠靠近进水井的检查井底部做沉泥槽

D.在虹吸管内设置防沉装置


正确答案:BCD

第2题:

在污水干管每个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和泵站前宜设置深度为( )的沉泥槽。

A.0.1~3m
B.0.2~0.4m
C.0.3~0.5m
D.0.5~0.7m

答案:C
解析:
在污水干管每个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和泵站前宜设置深度为0.3?0.5的沉泥槽;接人的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管径大于300mm时,支管数不宜超过3条;检查井与渠接口处,应采取防止不均匀沉陷措施;检查井和塑料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

第3题:

水封井内水封深度一般为()m,井上应安装通风管,井底应设沉泥槽。

A.0.25

B.0.3

C.0.15

D.0.5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下列有关斜管、斜板沉淀池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何项?( )

A.上向流斜管沉淀池中,水流向上流动,沉泥沿斜管壁面向下运动
B.上向流斜板沉淀池中,水流水平流动,沉泥沿斜板壁面向下运动
C.同向流斜板沉淀池中,水流水平流动,沉泥沿斜板壁面向下运动
D.侧向流斜板沉淀池中,水流向上流动,沉泥向下运动

答案:A
解析:
斜板沉淀池中,按水流与沉泥相对运动方向可分为上向流、同向流、侧向流三种形式。而斜管沉淀池只有上向流、同向流两种形式。水流自下而上流出,沉泥沿斜板、斜管壁面自动滑下,称为上向流沉淀池。故选项A正确。

第5题:

关于污泥输送,下列说法哪几项正确?( )

A.初沉污泥可用隔膜泵输送
B.压力输泥管最小转弯半径为管径的4倍
C.重力输泥管最小设计坡度为1%
D.皮带输送机倾角应小于30°

答案:A,C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7.5.4条,管道输送污泥,弯头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5倍管径。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7.5.2条,皮带输送机输送污泥,其倾角应小于20°。故B、D错误。

第6题:

雨水口沉泥槽的作用是截留冲入雨水口的污秽和粗重物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沉淀池的设计做法哪几条正确?( )

A.采用静水压力排泥的初沉池,排泥管静水头设计为1.2m
B.生物膜法后的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设计负荷取为1.5L/(s·m)
C.平流沉淀池设计长度50m,单池宽8m
D.辐流式二次沉淀池有效水深设计为3m,直径25m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5.7条,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故A错误。

第8题:

水封深度一般采用( )m,井上宜设通风口,井底宜设沉泥槽。

A.0.25

B.0.35

C.0.45

D.0.15


正确答案:A

第9题:

下列关于压力排水管道的设计做法,哪几项不正确?( )

A.压力管接入自流管渠时,应有效能措施
B.在压力排水管道上,可不必设置检查井
C.在合流排水压力管道上,可不设置排气井
D.排水压力管设计流速宜采用0.7~2.0m/s

答案:B,C
解析: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4.4.12条,在压力排水管道上,应设置压力检查井。故B项错误。根据4.4.13条,井盖宜采用排气井盖,故C项错误。

第10题:

下列关于自来水厂预沉措施的说法中,哪几项正确?( )

A.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必须采用预沉措施
B.当有地形利用采取蓄水池时,可不设预沉池
C.预沉方式可采用沉砂或絮凝沉淀
D.预沉池一般按沙峰持续时间内原水日平均含沙量设计

答案:B,D
解析:
参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9.2.2条~9.2.5条,可知A项错误,不是“必须”,而是“宜”;BD项为规范原文,正确;而对于C项,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絮凝和凝聚是不同的概念,选项C中是絮凝,而规范是凝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