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脑外伤急诊入院。入院后立即为患者行全麻下开颅术。术后患者留有一头部引流管及导尿管。

题目
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脑外伤急诊入院。入院后立即为患者行全麻下开颅术。术后患者留有一头部引流管及导尿管。

术后为患者翻身,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翻身时必须夹紧引流管
B.两人协助翻身时手的着力点分别在肩、腰、臀及膝部
C.翻身后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D.患者只能卧于患侧
E.翻身后更换伤口敷料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40岁,因车祸致脑外伤急诊入院,体温40.1℃,医嘱为患者进行冷疗。

患者最适宜的冷疗方法是

A.冰袋

B.冰槽

C.化学制冷袋

D.乙醇擦浴

E.温水擦浴


正确答案:B
冰槽与冰帽的使用目的是用于头部降温,预防脑水肿。患者因车祸致脑外伤急诊入院,体温40.1℃,使用冰槽或冰帽可进行头部降温,预防脑水肿。

第2题:

患者男,28岁。因车祸后脾破裂入院,入院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后安返病房,尚未清醒。目前患者宜取的体位是A、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中凹卧位

C、侧卧位

D、屈膝仰卧位

E、头低脚高位

术后患者四肢冰凉,护士使用热水袋为其保暖。热水袋水温不超过A、50℃

B、60℃

C、70℃

D、80℃

E、90℃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A

第3题:

患者,男,32岁。因车祸急诊入院,诊断为"左颞硬膜下血肿;气胸(右肺压缩40%)"。拟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麻醉前必须的准备是

A、输血

B、胸腔闭式引流

C、吸氧

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E、胸腔穿刺抽气


参考答案:B

第4题:


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脑外伤急诊入院。入院后立即为患者行全麻下开颅术。术后患者留有一头部引流管及导尿管。

术后护士为患者翻身时,应特别注意的是
A.不可拖拉
B.保持导管通畅
C.头部不可急剧翻动
D.及时更换敷料
E.动作协调

答案:C
解析:

头高足低位可用于开颅手术后患者。开颅手术后采取头高足低位可减少脑供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
两人法为患者翻身时两人分别扶托患者的肩、腰、臀和膝部轻推患者转向对侧;翻身时导管应安置妥当,保持通畅;为手术患者翻身前应先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后再翻身;颅脑手术患者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翻身后上腿弯曲,下腿伸直。

第5题: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现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

A: 促进排痰
B: 利于呼吸
C: 便于观察瞳孔
D: 促进引流
E: 预防脑水肿

答案:E
解析:

第6题:

患者因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入院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后昏迷,此时最有效的措施是

A.紧急行气管插管术

B.紧急行气管切开术

C.立即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D.快速输20%甘露醇溶液

E.急诊行开颅减压术


正确答案:C

第7题: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现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

A.促进排痰
B.利于呼吸
C.便于观察瞳孔
D.促进引流
E.预防脑水肿

答案:E
解析:

第8题:

患者,男,27岁,在全麻下行开颅术。术后患者翻身时头部不可翻转过剧,主要是避免出现

A.头部伤口出血

B.头部伤口缝合线裂开

C.脑移位形成脑疝

D.血压下降

E.呼吸异常


正确答案:C
为颅脑手术后的患者翻身时,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因此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第9题:

(共用题干)患者男,40岁,因摔伤头部致昏迷1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心率86次/分。血压138/80mmHg,呼吸20次/分。诊断为脑挫裂伤,左侧急性硬膜下血肿。右侧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入院后在全麻下行颧骨枕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第1天患者呈深昏迷状态,眼睑不能闭合,气管插管内可见较多分泌物。遵医嘱给予吸痰。

该患者促进痰液排出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叩背
B.肺部物理治疗
C.体位引流
D.吸痰
E.雾化吸入

答案:C
解析:
深昏迷术后患者,应保持一定的体位,不能随意变动。

第10题: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现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A: 头高足低位
B: 半卧位
C: 头低足高位
D: 中凹卧位
E: 俯卧位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