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题练习题专项训练中学德育带答案解析题库押题

29 .孟子在《告天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主要说明,在实践中自我修养应该( )

A .不畏困难,磨练意志

B .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C .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D .虚心学习,择善而从


正确答案:A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含有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正确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经典名言出自()

A.《孟子》

B.《论语》

C.《中庸》


参考答案:A


孟子在《告子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主要说明,在实践中自我修养应该( )。

A.不畏困难,磨炼意志
B.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C.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D.虚心学习,择善而从

答案:A
解析:
A项正确,孟子的这段话主要说明,成大事者必是历经苦难仍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磨炼意志,不断完善自我的人。这是加强自我修养所应该做到的。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A
解析:
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题干中孟子所说的意思是:要将重大任务交给某人,就必须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句话体现了实际锻炼法。
专家点拨:在历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德育方法几乎是必考题,并可以各种题型出现。此题结合孟子的名言考查德育方法,作答此题时,可以根据题干中语句的意思,结合四个选项的含义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专项智能练习(中学德育)1.单选题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品德评价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是: A收起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其中,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学生在行为实践中接受磨炼和考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为: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A项正确。B项: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视频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考点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来源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第11题统计正确率87.4%答题时间0秒易错项C笔记添加笔记2.单选题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B避罚服从取向C寻求认可取向D遵守法规取向正确答案是: B收起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一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包含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二个水平为习俗水平(916岁),包含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维护权威和秩序取向)阶段;第三个水平为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包含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题干中指明“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批评属于惩罚的一种,小辉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为了避免惩罚,因而属于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故B项正确。A项: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儿童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显然小辉选择忽视自己的需求而去满足教师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想要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以寻求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和认可为行为好坏的标准。虽然题干中描述的是中学生,但是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每一个人到了16岁之后都能进入后习俗水平的,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前习俗和习俗水平,因而根据特征推断,这个题目是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寻求认可和赞许。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秩序取向阶段)的个体不再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认为守法是对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视频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考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来源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第16题统计正确率86.9%答题时间0秒易错项D笔记添加笔记3.单选题晓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她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赞许。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她的道德发展处于( )。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正确答案是: C收起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总是考虑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题干中,晓旭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说明其行为准则是他人对好孩子的要求,表明其正处于寻求认可定向阶段。C项正确。A项: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处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视频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考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来源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第19题统计正确率88.3%答题时间0秒易错项B笔记添加笔记4.单选题初二学生小林认为班里每人轮流做值日班长的制度非常不合理,会使班里的秩序混乱,但是班主任刘老师和班里其他同学都认为,值日班长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养成,因此,小林不得不参与值日班长轮流制的活动中来。小林的品德形成处于( )阶段。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正确答案是: B收起解析本题考查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依从又分为从众和服从两种。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题干中小林在提出不同意见时,班主任老师和班里其他同学并不这么认为,因此,小林不得不参与到值日班长轮流制的活动中来。因此,小林的品德形成处于服从阶段。B项正确。A项:从众是指人们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考点品德概述来源2017教师资格证模考大赛(中学)第一季第62题统计正确率75.2%答题时间0秒易错项A笔记添加笔记5.单选题王老师以近日广西南宁某校规定中学女生宿舍不准挂窗帘,方便校方管理为例,向全班同学详细阐述了人人都有隐私权的道理,而且很重要。上述案例中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正确答案是: A收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其中,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题干中王老师给学生展示社会实际现象,以此讲解隐私权的重要性,该方法属于说服教育法。A项正确。B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 A、专心致志
  • B、磨练意志
  • C、持之以恒
  • D、深造自得

正确答案:B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的名言。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出自:()。

  • A、《孟子》
  • B、《论语》
  • C、《大学》
  • D、《中庸》

正确答案: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正确答案:苦其心志


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正确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更多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测试题练习题专项训练中学德育带答案解析题库押题” 相关考题
考题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正确答案:A

考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经典名言出自()A、《孟子》B、《论语》C、《中庸》正确答案:A

考题 判断题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尊奉孔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实际锻炼法B 个人修养法C 情感陶冶法D 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B解析:

考题 ()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正确答案:B

考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出自《孔子》。正确答案:错误

考题 单选题()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实际锻炼法B 个人修养法C 情感陶冶法D 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A解析:

考题 判断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出自《孔子》。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此句话最早出自谁之口?正确答案: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