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教学二字含义的历史发展。

题目

简述中国教学二字含义的历史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2题:

简述体育教学评价的含义与目的。


答案:
解析:
【知识点】体育教学评价的意义与目的。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
(1)选拔。用于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选拔学生。这种目的下,评价是选优性的.有时也不是指向教学目标,因此这种评价不是主要的评价。
(2)发展。用于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进步。这种目的下,评价是教学性的,面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指向学习困难和前进方向。
(3)甄别。用于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评定成绩。这种目的下,评价是甄别和评比性的,评价指向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也部分地指向学生的体育基础。
(4)激励。用于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激励学生。这种目的下.评价是面对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的.评价指向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努力方向。

第3题:

简述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犯罪发展的概况。


参考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年)
从犯罪类型看
一是暴力性犯罪多;
二是反革命破坏案件多;
三是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从犯罪人员看
一是,敌对分子多;
二是,惯犯、累犯多。
二、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1965年)
第一,犯罪较之前一时期明显减少。
第二,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第三,犯罪成员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年)
第一,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较高。
第二,财产犯罪多。
第三,青少年犯罪增多。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犯罪状况(1977-1996年)


第4题:

简述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阶段。
80年代,中国广告在摸索中前行,1985年以后,中国的广告公司服务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走向了一个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发展阶段。我国引入“广告策划”的概念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合资公司大批出现,外来资金带来的行业发展与整合,使得中国广告公司深受影响,跨国策划咨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国,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第5题:

简述发展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
解析:
发展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发展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第6题:

简述设计教学法的含义。


答案:
解析: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

第7题:

简述人民群众的含义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并且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源泉,还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才能实现。

第8题:

简述中国选士制度的发展历史。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选士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乡举里选的作法,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第9题:

简述中国教学二字含义的历史发展。
①教学即学习
②教学即教授
③教学即教学生学
④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

第10题:

简述中国非政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时代与历史逻辑
1、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从结盟到运动
• 古代社团发展的基础——结盟
• 近代社团发展的标志——运动
2、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 初始发展期:1949—1966
• 停滞期:1966—1978
• 恢复发展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
中国逻辑:1、治道变革——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原动力
2、 公共空间——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内生逻辑
3、集体行动——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阶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