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出售假药,乙购买其假药后中毒。若甲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则甲应当(

题目

甲出售假药,乙购买其假药后中毒。若甲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则甲应当()。

  • A、受到行政处罚
  • B、依法承担给乙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
  • C、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 D、不承担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甲和乙约定,若甲与其妻离婚,乙则将其财产的一半赠与甲

B.甲和乙约定,若甲交付的货物合乎法定及合同约定的条件,乙则给付约定的价款

C.甲和乙约定,若甲考上大学,乙则资助其上大学所需的一切费用

D.甲和乙约定,若当地再下雨,甲将其雨伞借给乙使用


正确答案:C
「考点」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解析」A中的条件违背社会公德,该行为无效;B中的条件是法定条件,未对法律行为作出变更。D项中下雨具有必然性,不属于不确定的事实,实为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

第2题:

甲为了牟取暴利,制造假药3吨,但库存在仓库中尚未投入市场,若该批假药价值2 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生产假药罪

B.生产劣药罪

C.生产伪劣产品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A
[考点]生产假药罪
[答案及解析] A。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3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行为犯,不要求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即构成犯罪。本题中,虽然甲未将生产的假药投放市场还只是处于储存状态,但已构成生产假药罪。

第3题:

甲在林中打猎,因距离较远,甲看不清远处的乙,但是甲想不管是不是人都得打,于是开枪射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死亡持放任的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B.甲若开枪击中乙,并致使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若开枪击中乙,仅致使乙受伤,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甲若开枪未击中乙,则甲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考点】间接故意犯罪
【解析】题中甲的心理状态属于“概括的故意”,对行为人的处罚要视结果而定:因甲对乙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则甲主观上为间接故意。甲若开枪击中乙,仅致使乙受伤,则甲构成故意伤害罪。甲若开枪未击中乙,则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4题:

下列选项中,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承诺的有(  )。
A.甲向乙发出的要约,要求乙在接到要约后一个月内答复,逾期未答复则视为承诺。乙未按期答复
B.甲向乙发出出售电脑的要约,乙在甲规定的期限内回复:“价格每台减少500元,其他条件不变”
C.甲商店标价出售钢笔,乙未与店员协商就出钱购买
D.乙向甲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冰淇淋一份


答案:C,D
解析:
【精解】承诺是受要约人的法定权利,是否对要约予以承诺,取决于受要约人的意思;受要约人对要约价款变更的,为实质性变更,为新要约,而不是承诺;商店标价出售商品为要约,乙出钱购买则为承诺;自动售货机售卖商品为要约,投币行为为承诺。

第5题:

甲患有癌症,通过互联网从乙处购买A药自用,经调查药品为乙从国外购买,在网上销售,关于此事,你如何看

A.乙的行为不合法

BA药为假药

CA药为劣药

D.甲买来自用不作处理

E.甲、乙行为均不作处理


A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品网上销售。

网上销售药品,必须要取得相关的许可证,并不能专问个人提供处方药的销售,所以乙的行违法。

第6题:

甲代理乙购买电脑,如果甲明知其朋友出售的电脑是假货,仍与其串通购买并谎称真货交给乙,从中渔利。则对此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自己承担责任

B.乙自己承担责任

C.甲和其朋友负连带责任

D.乙和甲共同承担


正确答案:C
「考点」滥用代理权之利已代理
「解析」《民法通则》第66条第3款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所以本题选C。

第7题:

甲某知道乙某租用自己的房子是生产假药而将房屋出租给乙某使用。对甲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构成生产假药罪的共犯 B.构成包庇犯 C.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选项A正确,选项B、D错误。而C项的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根据《刑法》第414条的规定,只能由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故选项C错误。

第8题:

甲患有癌症,通过互联网从乙处购买A 药自用,后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实,A药为乙从国外合法购买后带蓟国内并在网上销售的抗肿瘤药,关于此事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购买A药为自用,可不予处罚

B、A药应当按照假药论处

C、乙涉嫌销售假药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没收乙的违法所得,并处以货值金额1~3倍罚款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第 13 题 甲某知道乙某租用自己的房子是生产假药而将房屋出租给乙某使用。对甲某的行为的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构成生产假药罪的共犯

B.构成包庇犯

C.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考点]共犯
[答案及解析] 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共犯论处。”而C项的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根据《刑法》第414条的规定,只能由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题依据共犯理论也能理解。

第10题:

甲承租乙的住房,租期未满,乙有意将该住房出售。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乙应在出售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甲,甲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B.乙履行通知义务后,如果甲在15日内未明确表示购买的,则甲不得主张优先购买权
C.如果乙的弟弟丁想要购买该住房,则甲不得主张优先购买权
D.如果乙的表弟戊想要购买该住房,则甲不得主张优先购买权

答案:A,B,C
解析:
(1)选项A: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的权利;(2)选项B:出租人履行通知义务后,承租人在15日内未明确表示购买,承租人主张优先购买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3)选项CD: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给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承租人主张优先购买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本题中,丁属于乙的近亲属,而戊不属于乙的近亲属。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