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主张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品性,在他看来,理想的品性包括()。

题目
多选题
罗素主张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品性,在他看来,理想的品性包括()。
A

活力

B

勇气

C

智慧

D

敏感

E

理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D.个人本位论者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C

根据题意可知。

第3题:

试分析评价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


正确答案:
26.(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这一教育目的论忽视了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教育目的论忽视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同样是片面的。
(3)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但是,制定恰当的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并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定

第4题:

论述罗素的品性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罗素认为,品性教育在6岁以前便能基本完成。6岁以后,学校只要在以前品性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前一段没有涉及的一些美德应当在纯粹的智力教育中自然产生。其内容为:
(1)培养良好习惯
(2)消除恐惧心理
(3)通过游戏培养想象力
(4)发展建设本能
(5)通过同伴交往培养公平的意识
(6)养成诚实的习
(7)爱心与同情心的引导
(8)有效的奖励和惩罚
(9)重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
(10)智力教育
他批判地吸收了现代心理科学研究成果,在学前儿童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性的见解。他充分肯定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提出了自由理论、原则、方法等,有其进步性。但他在论述问题时有走向另一极端的倾向,如,过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个人价值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价值等。

第5题:

涂尔干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属于(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B
解析:

第6题:

罗素认为品性教育主要包括的内容是()

A、培养良好的习惯

B、消除恐惧心理

C、通过游戏培养想象力

D、通过同伴交往培养公平的意识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罗素认为,理想的品性表现为()

A、活力

B、勇气

C、敏感

D、理智


参考答案:A,B,C,D

第8题:

卢梭主张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正确答案:A
【考点点击】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7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要点透析】A项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B项的代表人物是杜威,C项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等,D项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诺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远离社会的自然教育,这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是一致的。本题选A。

第9题:

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D

第10题:

简述罗素品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培养良好习惯
(2)消除恐惧心理
(3)通过游戏培养想象力
(4)发展建设本能
(5)通过同伴交往培养公平的意识
(6)养成诚实的习惯
(7)爱心与同情心的引导
(8)有效的奖励和惩罚
(9)重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
(10)智力教育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