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我在回顾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时,发现其实每个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有着极强大的好奇心和极高的热情。记得有一个学生有口吃的

题目
问答题
材料:我在回顾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时,发现其实每个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有着极强大的好奇心和极高的热情。记得有一个学生有口吃的毛病,说的都是口吃英语。可是有一次,他竟然流畅地从1数到10。我忍不住亲了他一下,奇迹出现了,他的进步突飞猛进,在期末还被评为英语课的优秀学员。还有一次,当我教完一个单词之后,让学生进行重复练习。轮到一个学生时她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我让她大声点说,她始终做不到。恍惚看到儿时的我,因在老师公开课上发言的声音小,课后被老师严厉训斥,之后在任何课上我都不敢发言了。想到这里,我心想绝不能让我的学生因此产生心理障碍。于是我制止了学生的起哄,告诉学生:“这名女生是想考一考大家的听力,谁能重复?”当学生踊跃发言时我对女生耳语:“勇敢点,大点声,你能行!”她感激地看着我,当班内静下来时,女生好听的声音终于响起来了,我带头鼓掌,掌声里女生骄傲地坐下了。我的心踏实了,她一定不会成为儿时的我。问题:请从教育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14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个年级170人中,120名学生学英语,80名学生学德语,60名学生学日语,50名学生既学英语又学德语,25名学生既学英语又学日语,30名学生既学德语又学日语,还有10名学、生同时学习三种语言。试问:有(11)名学生这三种语言都没有学习。

A.20

B.15

C.10

D.5


正确答案:D
解析:设E为全集,A为学英语学生的集合,B为学德语学生的集合,C为学日语学生的集合。由公式,|A∪B∪C|=|A|+|B|+|C|-|A∩B|-|B∩C|-|A∩C|+|A∩B∩C|可得:|A∪B∪C|=120+80+60-50-30-25+10=165所以,这三种语言都没有学习的学生为170-165=5人。

第2题:

某外语班的30名学生中,有8人学习英语,12人学习日语,3人既学英语也学日语,问有多少人既不学英语又没学日语?

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B
画图可清晰得到数量关系30-(8+12-3)=13,即可得答案选B。 

第3题:

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时要考虑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简而易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能( )。 A.宣传英语民族文化 B.反映所学材料的社会环境 C.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 D.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名师详解】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

第4题:

材料: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她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秘诀——在结课时总能把较为复杂的英语语法概括成几句顺口溜。讲语法时先讲口诀,然后对应口诀讲例题,做练习时再要求我们用口诀加以印证。这样,一般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法在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尝试使用“口诀记忆法”教学。不同的是,我让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自己概括总结。例如,学完风景类文章,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景物描写口诀”,学完人物传记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传记类文章的写作口诀”。实践证明,这种口诀记忆式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吸收率。
问题:
(1)评析材料中所运用的结课方式。
(2)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结课方式又好在哪里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书目、接受知识时,往往不能注重课题对课内知识的统领作用,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记忆支离破碎。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使知识得到深化、升华。
(2)材料中的“我”在小学英语老师的启发之下,对口诀结课法进一步改进,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梳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结课时,一般采用教师概括式以及学生参与式两种。材料中的小学英语老师所采纳的是教师归纳式。教师归纳式是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教学内容,使得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是学生参与式。学生参与式是指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在教学进程中和教学的结束阶段,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总结,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极为有利。

第5题: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她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秘诀——在结课时总能把较为复杂的英语语法概括成几句顺口溜。讲语法时先讲口诀,然后对应口诀讲例题,做练习时再要求我们用口诀加以印证。这样,一般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法在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尝试使用“口诀记忆法”教学。不同的是,我让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自己概括总结。例如,学完风景类文章,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景物描写口诀”,学完人物传记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记人类文章的写作口诀”。实践证明,这种口诀记忆式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吸收率。
问题:
(1)评析材料中所运用的结课方式。(10分)
(2)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结课方式又好在哪里 (10分)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书目、接受知识时,往往不能注重课题对课内知识的统领作用,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记忆支离破碎。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使知识得到深化、升华。
(2)材料中的“我”在高中英语老师的启发之下,对口诀结课法进一步改进,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梳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结课时,一般采用教师概括式以及学生参与式两种。材料中的高中英语老师所采纳的是教师归纳式。教师归纳式是指教师能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教学内容,使得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材料中的“我”所采用的是学生参与式。学生参与式是指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在教学进程中和教学的结束阶段,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总结,不仅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有利的。

第6题:

某外语班的30 名学生中,有8 人学习英语,12 人学习日语,3 人既学英语也学日语,问有多少人既不学英语又没学日语?( )

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B
本题是一个容斥原理问题。根据公式:|A∪B|=|A|+|B|-|A∩B|=8+12-3=17,则有30-17=13 人。

第7题:

某外语班的30名学生中,有8人学习英语,12 人学习日语,3人既学英语也学日语,问有多少人既不学英语又没学日语?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B
解析:
画图可清晰得到数量关系30-(8+12-3)=13。故答案为B。

第8题:

下面的( )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名师详解】略

第9题:

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因此,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必须做到( )。

A、帮学生准备好参加活动必须用到的英语材料
B、不使活动与所学的英语材料脱节
C、设计好活动的各个步骤
D、以活跃气氛为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料

答案:D
解析:
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时,要以活跃气氛为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料。

第10题:

材料:
我在回顾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时,发现其实每个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极高的热情。记得有一个有口吃毛病的学生,说的都是口吃英语。一次,他竟然流畅地从0ne数到Ten。我忍不住亲了他一下,仿佛奇迹出现了,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期末还被评为英语课的优秀学员。
还有一次,我教完一个单词,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重复该词,有一个学生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我让她大点声说,她始终做不到。此情此景令我恍惚看到儿时的自己,因在老师公开课上发言的声音小,课后被老师严厉训斥,之后的我在任何课上都不敢发言了。这时,我心想绝不能让我的学生因此产生心理障碍。于是我制止了学生的起哄,告诉学生:“这名女生是想考一考大家的听力,谁能重复”当学生踊跃发言时我对女生耳语:“勇敢点,大点声,你能行!”她感激地看着我,当班内静下来时。女生好听的声音终于响起来了,我带头鼓掌,掌声里女生骄傲地坐下了。我的心踏实了,她一定不会如儿时的我那样受到不良影响。
问题:
请从教育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


答案:
解析:
材料中该教师的做法恰当合理,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教师的行为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观。教育应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材料中,老师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不歧视任何一个人,有效促进了全体同学的发展。
其次,教师树立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不应因学生的小错误而否定学生。材料中,当学生表现出口吃、回答问题声音小的问题时,老师没有当众指责、给她贴上“差生”的标签,而是看到了她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帮助她更快、更好地发展。
最后,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树立了尊重和赞赏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当口吃的学生进步时,老师能够及时鼓励他;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时,老师没有当众批评学生,而是悄悄给她打气。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看到学生身上的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