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对精度为0.05mm的收敛计进行率定时,反复三次测得的收敛值与率定架千分表的读数差应小于或等于()。A 0.05mmB 0.1mmC 0.01mmD 0.5mm

题目
单选题
对精度为0.05mm的收敛计进行率定时,反复三次测得的收敛值与率定架千分表的读数差应小于或等于()。
A

0.05mm

B

0.1mm

C

0.01mm

D

0.5m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构筑物水池满水试验,池内水位注至设计水位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水位观测的正确做法是()。

A、 测读水位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4h。水位测针读数精度应达到0.01mm
B、 测读水位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水位测针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
C、 测读水位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48h。水位测针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
D、 测读水位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4h。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

答案:D
解析:
2018新教材P113,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水位测针的读书精确度应达0.1mm。

第2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E.拱顶下沉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E
解析:
4)选项AD正确,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试精度应为0.5~1mm,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第3题:

游标卡尺按其测量精度的不同,可分为()、0.05mm和0.02mm三种。

A、0.5mm

B、0.1mm

C、0.01mm

D、0.03mm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以水平测线量测为主,必要时可设置斜测线
B.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埋设时可将测桩焊在钢拱架上
C.采用收敛计测量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时只需将每次测取的3组读数计算平均值作为本次的净空值,不需要进行修正
D.位移速度在0.2~0.5mm/d时,监控量测频率应为1次/(3d)

答案:A,D
解析:
(5)选项AD正确,净空变化测点埋设时不能将测桩焊在钢拱架上,应在初期支护上进行钻孔埋设测桩。题设已经说明隧道内温度变化较大,对钢尺收敛计测取读数应进行温度修正。温度修正按照下式计算:s1=a(To-T)L式中:s,——温度修正值;x——钢尺线膨胀系数;T。——鉴定钢尺的标准温度,T%=20℃,也可是洞内常温下的鉴定钢尺温度;——每次量测时的平均气温;L——钢尺长度。监控量测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见本节【单选】题5的解析。

第5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上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ll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隧道拱顶量测点位移量为( )。

A.+0.33mm
B.-0.33mm
C.+3.65mm
D.-3.65mm

答案:B
解析:
初次观测拱顶测点高程=4120.55+1079.45=5200.00mm,二次观测拱顶测点高程=4118.56+1081.11=5199.67mm。因此拱顶测量位移值=5199.67-5200.00=-0.33mm<0,拱顶下沉。

第6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3)下列仪器中,常用于测量隧道净空变化(周边收敛)的有( )

A:水准仪
B:全站仪
C:激光断面仪
D:收敛计

答案:B,D
解析:

(3)目前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和非接触量测两种,其中接触量测主要用收敛计进行量测,非接触量测则主要用全站仪进行。隧道激光断面仪也可用于隧道净空变化量测,通过固定测量基点及固定测量点可实现,但其精度相对于全站仪和收敛计较低,且操作烦琐,故不是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7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若不考虑温度影响,该隧道净空变化(周边收敛)的位移量为( )

A.+0.22mm
B.+0.11mm
C.-0.22mm
D.-0.11mm

答案:C
解析:
(2)单次净空变化值为本次测得净空值(测取的3组读数的平均值)与上次测得净空值的差,差值为负,表明围岩收缩;差值为正,表明围岩扩张。

第8题:

数字位置测量系统的精度值与其分辨率相比,精度值( )分辨率。

A: 小于或等于

B: 大于或等于

C: 大于或小于

D: 小于


正确答案: B

第9题:

百分表的分辨率为( )。

A:1mm
B:0.1mm
C:0.01mm
D:0.001mm

答案:C
解析:
百分表的分辨率为0.01mm,千分表的分辨率为0.001mm。

第10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
解析:
4)选项AD正确,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试精度应为0.5~1mm,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