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

题目
()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

C.劳动争议民事调解制度

D.劳动争议法律诉讼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哪些新规定?


答案:
解析:
(1)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作了更为科学的规定。
(4)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并明确了先行裁决的条件。
(5)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6)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第2题:

简述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含义、特征、意义及内容。


答案:
解析: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含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胜诉权的制度。其内涵为:1)仲裁时效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2)仲裁时效的法定期间是权利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的法定有效期限。
3)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胜诉权,也就是丧失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裁判义务主体向权利主体履行义务的权利。
(2)仲裁的时效制度的特征。
1)仲裁时效具有消灭时效的性质。
2)仲裁时效只发生消灭胜诉权的后果,并不发生消灭实体权利的后果。
3)仲裁时效具有强行性。
4)仲裁时效具有特殊性。
(3)仲裁的时效制度的意义。
1)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2)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3)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4)仲裁的时效制度的内容。
1)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
2)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
3)仲裁时效的中断。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①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②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③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4)仲裁时效的中止。仲裁时效中止的事由为:①不可抗力。②由其他正当理由。
5)劳动报酬争议仲裁的特别时效。劳动争议的一般时效期间为一年。

第3题: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程序制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B.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C.劳动争议调解程序不是必经程序

D.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正确答案:C
【考点】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解析】《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见。劳动仲裁书送达后15日满,争议双方未提起斥讼。才发生法律效力。故A错。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吩.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故B错。第79条规定:“劳叻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辑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件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清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C对、D错。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起诉的前置程序。

第4题:

()是指争议当事人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对争议进行处理、裁决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具有准司法性质。

  • A、劳动争议
  • B、劳动争议仲裁
  • C、劳动仲裁
  • D、劳动争议诉讼

正确答案:B

第5题:

( )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机制,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救济途径。

A.劳动争议调节
B.劳动争议解决
C.劳动争议仲裁
D.劳动争议处理

答案:D
解析: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机制,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救济途径。

第6题: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新的制度设计。


答案:
解析:
(1)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制定体现了尽量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成本的立法精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作了更为科学的规定。
(4)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并明确了先行裁决的条件。
1)根据原仲裁条例的规定,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
2)如案情复杂确需延期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30日。
3)为提高效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缩短了仲裁审理时限,规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
4)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期不得超过15日。
5)该法还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6)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②不先


660
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5)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1)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证明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的义务。
2)不履行证明责任者就要承担不利于己的处理结果。
3)劳动关系的特点所决定,反映平等主体关系的争议事项,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4)反映隶属性关系的争议事项,实行“谁决定、谁举证”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考虑到劳动关系的特征及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运行中的作用,又特别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不提供的应承担不利后果。
(6)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7题:

我国自 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明确了( )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A.先裁后审
B.先审后裁
C.审裁同步
D.协调争议

答案:A
解析:
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明确了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环节的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8题:

( )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

C.劳动争议民事调解制度

D.劳动争议法律诉讼制度


正确答案:C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调解、仲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ABD三项分别对应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调解、诉讼三阶段。

第9题:

集体劳动争议的主要特征包括()

  • A、集体劳动争议主体的特殊性
  • B、争议内容有特定性
  • C、集体劳动争议影响力较广泛
  • D、集体劳动争议突发性强,处理难度增大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员、()制度。


正确答案:仲裁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