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和实验室沉淀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题目

简述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和实验室沉淀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有两个:
(1)水化膜: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
(2)同种电荷:在pH≠pI的溶液中,蛋白质带有同种电荷。若pH>pI,蛋白质带负电荷;若pH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常用的有:
(1)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加入大量的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中性盐,去除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用不同浓度的盐可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称分段盐析。盐析是对蛋白质进行粗分离的常用方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使用丙酮沉淀时,必须在0~4℃低温下进行,丙酮用量一般10倍于蛋白质溶液的体积,蛋白质被丙酮沉淀时,应立即分离,否则蛋白质会变性。除了丙酮以外,也可用乙醇沉淀。此外,还可用加重金属盐,加某些有机酸,加热等方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蛋白质属于胶体 B.蛋白质属于真正溶液
C.蛋白质溶液溶解度大 D.蛋白质表面带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答案:D
解析:
蛋白质具有胶体性质,其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 此外,蛋白质胶粒表面带同种电荷,也可稳定胶粒,防止溶液中的蛋白质沉淀析出。

第2题:

蛋白质沉淀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和()。


正确答案:中性盐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聚合物沉淀法

第3题:

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

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答案:C

第4题:

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机理什么?用乙醇沉淀蛋白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①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
蛋白质盐析沉淀、蛋白质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法及运用沉淀动力学沉淀法等。
②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机理是: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水的活度降低。随着有机溶剂溶度的增大,水对蛋白质分子表面荷电基团的水化程度降低,液体的介电常数下降,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凝聚和沉淀。
③用乙醇沉淀蛋白质时应注意的事项:
1、低温条件下操作可以提高收率和减少蛋白质失活变性(加入有机溶剂为放热反应);
2、采用的有机溶剂必须与水互溶,与蛋白质不发生作用;
3、蛋白质分子量越大,需要加入的溶剂量越少;
4、一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常会因为另一种蛋白质存在而降低;
5、沉淀的蛋白如果不能再被溶解,可能已经变性;
6、很多酶和蛋白质在20-50%(V/V)就能产生沉淀;当溶剂量达到50%时,通常只有分子量≤1500的蛋白留在溶液中;
7、PH=PI时,需要加入的溶剂量减少;
8、盐析法沉淀的蛋白质采用有机溶剂精制时必须与先进行透析。

第5题:

简述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


正确答案: 盐析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有机聚合物沉淀法。

第6题:

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包括()和(),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称为(),该方法一般不引起蛋白质()。


正确答案:面电荷;水化膜;盐析;变性

第7题:

常用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和()。


正确答案:盐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加热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试剂沉淀

第8题:

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的黏度大
B.蛋白质早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答案:C
解析:

第9题:

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盐析法
⑵有机溶剂沉淀法
⑶等电点沉淀法
⑷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⑸有机聚合物沉淀法

第10题:

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因素是()和()。


正确答案:水化层;表面带同种电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