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苔藓植物的形态特点、生态习性及生活史特点。

题目

叙述苔藓植物的形态特点、生态习性及生活史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比较歧腔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各自形态特点及生活史。


正确答案:歧腔吸虫狭长呈矛形,体壁光滑半透明。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个睾丸前后排列或左右并列于腹吸盘的后方。卵巢圆形,位于睾丸后方。卵黄腺位于体中部两侧。子宫弯曲,充满虫体的后半部,内含大量虫卵。而前后盘吸虫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但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虫体肥实呈圆锥、圆筒或大米粒状,腹吸盘位于虫体后端,且显著大于口吸盘。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至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蚴,进而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当含尾蚴的粘性球从螺体排出后,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尾蚴在其体内形成囊蚴。动物吃草时吞食了含囊蚴的蚂蚁而感染。虫体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内寄生,渐发育为成虫。
前后盘吸虫生活史类似于肝片吸虫。成虫在终末宿主的瘤胃内产卵,卵随粪便排至体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属于淡水螺蛳),即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牛、羊吞食含囊蚴的水草后而感染,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第2题:

试述雪松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生态习性:雪松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广,从亚热带到寒带南部都能生长,在年降雨量为600-1000毫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较好。雪松耐寒能力较强,年1995南京绝对最低温度达-15.9摄氏度,未出现冻害现象,但对湿热气候适应较差,往往生长不良。雪松为阳性树种,在幼龄阶段能耐一定的蔽荫,大树则要求较充足的光照,否则生长不良或杜萎。雪松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适应瘠薄多石砾土地,但怕水,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过高和不透水的地方,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雪松抗风力较弱,抗烟害能力较差,对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比较敏感,在嫩叶展开期如空气湿度高,嫩叶易受二氧化硫危害,遇害时嫩叶迅速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鳞片状裂;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一年生长枝淡黄褐色,有毛,短枝灰色。叶针状,灰绿色,宽与厚相等,各面有数条气孔线,雌雄异株,少数同株,雄球花椭圆状卵形,长2--3cm;雌球花卵圆形,长约0.8cm。球果椭圆状卵形,顶端圆钝,成熟时红褐色;种鳞阔扇状倒三角形,背面密被锈色短绒毛;种子三角形,种翅宽大。花期10--11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第3题:

试述人蛔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点,并说明它的哪些特点代表了线虫动物门的特点


参考答案: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人蛔虫与猪蛔虫二者形态结构非常相似,染色体均为2n=24。
(一)外形:人蛔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rrm左右;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虫体前端顶部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双乳突,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口稍后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肛门位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能自由伸缩。
(二)构造:
1.体壁及原体腔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和原纤维层(属于皮层)、基质(中层)、纤维层(基层)及基膜构成,有保护作用。上皮层为合胞体构造,两侧线发达,其内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线及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纵肌不发达,为背线、腹线及侧线分成4条纵带,故皮肌囊不完整。肌细胞基部具肌原纤维,端部为原生质部分,细胞核即位此部。体壁内为广阔的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体饱满鼓胀,纵肌伸缩时只能作弯曲的蠕动,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
2.消化系统: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内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吸吮功能。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直肠短,以肛门开口于体外。雄虫的直肠实为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与排泄: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蛔虫的排泄器官属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
4.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嵌在背线和腹线内。背侧神经和腹侧神经各—对,嵌在上皮内,各神经间有横神经连接。围咽神经环附近尚有一些神经节与之相连。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蛔虫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虫泄殖孔前后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
5.生殖与发育: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雌虫有一对细管状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子宫较粗大,二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卵巢中央有一合胞体的中轴,卵原细胞呈辐射状排列。雄性为单个,也为细管状,由盘曲的精巢和输精管及较粗大的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射精管入直肠,以泄殖孔开口于体表。在泄殖腔背侧,形成一对交合刺囊,囊内各有一条交合刺。交配时,二交合刺伸出,可撑开雌性生殖孔,将精子经阴道排入子宫中,精子与卵在子宫远端部受精。受精卵充满子宫,有人估计约有2000万粒。一条雌蛔虫每日产卵约20万粒,生殖力惊人。受精卵呈椭圆形,大小为45μm一75μm×35μm~50μm,外被一较厚的卵壳,壳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可保持水分,防止卵干燥。未受精卵为长椭圆形,大小为89μm~93μm×38μm一45μm,卵壳较薄,蛋白质膜的凹凸较浅。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1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μm一300μm,直径10μm一15μm。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人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此时长可达l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浸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国内有人发现,胆结石核心部分51.8%有蛔虫皮或虫卵。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以上5个结构特点均代表了线虫动物门的特点。

第4题:

简述桂花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园林用途。


正确答案: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不裂。芽叠生。全缘或上半部分有锯齿。花小,黄白色,香浓。花序腋生。核果椭圆形,紫黑色。
生长习性: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忌积水。耐寒不强。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要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根系深,生命力强,抗污染。
园林用途:长植与道路两侧做行道树。假山,草坪等地孤植。也可群植或与秋色叶植物配置。

第5题:

兰花有哪些常见属?形态上和习性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兰花的常见属有兰属、卡特兰属、大花蕙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兰属、瘤瓣兰属、兜兰属、万代兰属等。
(2)兰花在形态上和习性上的特点主要为
A.形态特征:一般具有菌根;有些种类具有假鳞茎;国兰的叶子一般为线、带或剑形,热带兰的叶子多肥厚,革质,为带状或长椭圆形;花由3枚瓣化的萼片,3枚花瓣(其中1枚为唇瓣),和1枚蕊柱构成;种子细小,无胚乳。
B.习性:原产在不同地区的热带兰及地生兰对温度、光温、水分与土壤的要求均不相同。一般来讲,热带兰对空气湿度以及对基质通气性的要求均较高

第6题:

试述虱的生活史类型及生态习性。


正确答案: 虱的生活史类型为不完全变态。其生态习性显示:趋向黑暗、喜群集、对温湿度敏感、不耐饥饿。

第7题:

叙述鸢尾类按习性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鸢尾类按习性分成3类:
(1)宿根鸢尾类,指植株具有发达的根状茎,生长强健,休眠期不必挖掘,贮藏其地下部。其特点为耐阴耐寒性强;宜栽培于排水良好的土壤上,耐干旱而不耐水湿;园林绿地中主要用作花境及地被,常见种有:马蔺、德国鸢尾、蝴蝶花、鸢尾。
(2)水生鸢尾类,指植株具有发达的根茎。其特点为易栽培在浅水或潮湿的土壤及土壤略酸性环境条件;园林绿地中主要用于水景布置,宜布置在水池的边缘。常见种有:花菖蒲、燕子花、黄菖蒲。
(3)球根鸢尾类,指地下部具有变态的球茎(鳞茎)。其特点为要求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生长环境;休眠期要求挖掘贮藏;常作切花栽培。常见种有:网脉鸢尾。

第8题:

试述胡颓子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生态习性:喜光,也耐阴。喜温暖环境,不耐寒。耐瘠薄,耐水湿,也耐干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从酸性到微碱性土壤都能生长,但喜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枝开展,常有刺,小枝锈褐色,被鳞片。单叶互生,叶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端钝或尖,基部圆形,叶缘波状而常反卷,表面深绿色,背面有银白色及褐色鳞片。10~11月开花,银白色,1~3朵簇生于腋内,下垂,有芳香。坚果,5月果熟,椭圆形,红色,被锈色鳞斑。

第9题:

论述火棘的习性及应用特点?


正确答案: 生长习性喜强光,耐贫瘠,抗干旱;黄河以南露地种植,华北需盆栽,塑料棚或低温温室越冬,温度可低至0℃~5℃或更低。园林用途在庭院中作绿篱及基础种植材料,也可丛植或孤植于草地边缘或园路转角处

第10题:

论述香樟的习性及应用特点。


正确答案: 香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贫瘠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
香樟一身全是宝。樟树根茎、枝叶提炼出来的樟脑和樟脑油,是制造胶卷、胶片、赛璐珞的重要原料。樟叶可提制栲胶,在农业上可防治水稻螟虫。用樟叶饲养的樟蚕,其蚕丝是编织鱼网的材料,并可作为外科手术的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