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在发酵过程中引起pH变化的原因。

题目

简要说明在发酵过程中引起pH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基质代谢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4)消泡油添加过多
2)产物形成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说明引起机组强迫振动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机组内存在机械性干扰力;
(2)转子支撑系统的条件改变;
(3)电磁力的不平衡。

第2题:

在发酵过程中,利用()连续测定发酵液中pH值的变化,溶解氧可采用()来检测。


正确答案:pH电极;溶氧电极

第3题:

简要说明,两步发酵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两步发酵?(从菌种及反应过程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第一步发酵运用黑醋酸杆菌,从D―山梨醇到L―山梨糖只是把c2位的羟基氧化为羰基,其他集团保持不变。第二步发酵采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混合培养,从L-山梨糖到2-酮基L-古龙酸将c1位羟基氧化为羧基。

第4题:

简述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 发酵液pH值下降主要原因:
①培养基碳源过多,有机酸积累;
②消泡油加得过多;
③M生理酸性物质使pH值↓。
发酵液pH值上升主要原因:
①培养基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导致pH值上升;
②存在生理碱性物质;
③中间补料时,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加入过多。

第5题:

请详细分析可能使发酵过程中pH发生改变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发酵过程中pH是不断变化的。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4)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5)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6)杂菌的污染,pH下降。

第6题:

pH是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非常重要的状态参数是代谢活动的综合指标。因此,必须掌握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 .请你谈谈pH对发酵的影响。


正确答案: PH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的新陈代谢受阻
(2)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
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
(3)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4)pH影响代谢方向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pH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谷氨酸发酵,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第7题:

在发酵过程中,利用pH电极连续测定发酵液中()的变化,溶解氧可采用溶氧电极来检测。


正确答案:pH值

第8题:

发酵过程中pH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发酵过程中pH是不断变化的。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4、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5、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6、杂菌的污染,pH下降。

第9题:

通常发酵过程中pH会发生变化,请详细分析可能使pH发生改变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发酵过程中pH是不断变化的。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4)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5)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6)杂菌的污染,pH下降。

第10题:

简述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发酵过程中pH的正常变化
(1)生长阶段:pH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2)生产阶段:pH趋于稳定,维持在最适产物合成的范围。
(3)自溶阶段:pH上升
2、发酵过程中pH的异常变化
(1)异常下降碳源过高,尤其是葡萄糖过多,再加上溶氧不足,有机酸大量积累生理酸性物质:绥盐、糖类。
(2)异常上升氮源过高生理碱性物质:硝酸盐、有机酸盐、有机氮、氨水、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