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使用杀虫剂而使昆虫产生抗性后,只要还没有成为纯系抗性,停止使用

题目

当使用杀虫剂而使昆虫产生抗性后,只要还没有成为纯系抗性,停止使用杀虫剂几年,抗性就会消退,甚至完全消失。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瓶颈效应
  • B、遗传漂变
  • C、建立者效应
  • D、哈迪—温伯格定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随着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现象日趋严重,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双翅目、鳞翅日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最多,农业害虫抗药性虫种数超过卫生害虫,重要农业害虫如蚜虫、()、()、()、马铃薯甲虫及螨类的抗药性尤为严重。


正确答案: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

第2题:

对内吸磷产生抗性的棉蚜,对1605也产生抗药性,这是属于()

  • A、行为抗性
  • B、交互抗性
  • C、负交互抗性
  • D、多抗性

正确答案:C

第3题:

家蝇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是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所致。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性基因的产生具有低频性
B.甲地区抗性基因的频率为22%
C.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频率最高
D.丙地区家蝇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生物的进化的理解。由题可知,家蝇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是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所致,属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A项正确。

B项: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2%,B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4题:

目前地球上已有()多种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


正确答案:600

第5题:

简述垂直抗性品种推广后,抗性丧失的原因及其保持抗性稳定的对策。


正确答案: 一个垂直抗性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有:
(1)生理小种发生改变
(2)植物的垂直抗病性丧失。
保持抗性稳定的对策有:
(1)抗源轮换
(2)抗源聚集
(3)抗源合理布局
(4)应用多系(混合)品种可在以上基础上发挥。

第6题:

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对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数在()倍(卫生害虫在()倍)以上,或者抗性个体百分率在()以上,一般说昆虫已产生抗药性。


正确答案:5;5~10;10%一20%

第7题:

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棉蚜,对百树得、功夫也产生抗药性,这是属于()

  • A、行为抗性
  • B、交互抗性
  • C、负交互抗性
  • D、多抗性

正确答案:B

第8题:

昆虫的生理抗性


正确答案:主要包括表皮穿透率降低,分隔作用,脂肪体等惰性部位贮存杀虫剂的能力增强,排泄作用增强以及靶标部位敏感度降低。

第9题:

关于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抗性的抗性中等,但其抗性比垂直抗性稳定
  • B、水平抗性常表现高度抗性,抗性比垂直抗性稳定
  • C、垂直抗性的抗性中等,但其抗性比水平抗性稳定
  • D、垂直抗性常表现高度抗性,且抗性比水平抗性稳定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昆虫的虫龄越大,食量越大,对农药的抗性也越大。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