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第二乳磨牙牙根稳定期为()A、2~4岁B、3~8岁C、2~5岁D、4~7岁E、3~6岁
查看答案
问题:男,18岁。打篮球时被他人掸击颏部,不能咬合。外院诊断为"左颞下颌关节脱位"转来复位检查:颏点、牙中线偏右,前牙开牙合,右侧后牙接触,位置后移。右耳前区肿胀,压痛明显。该病人的诊断是()A、左髁突前脱位B、左髁突侧方脱位C、双侧髁突前脱位D、双侧髁突侧方脱位E、右侧髁突骨折
问题:关于中央性颌骨癌临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来自牙胚成釉上皮的剩余细胞B、好发于上颌骨C、多伴下属麻木D、预后较差E、X线表现有溶骨破坏
问题: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升支内侧截骨线位于()A、髁突颈B、乙状切迹C、下颌孔与乙状切迹之间D、下颌孔与下颌角之间E、下颌角内侧
问题:根管治疗过程可发生的并发症()A、器械折断B、急性根尖周炎C、皮下气肿D、侧壁穿孔E、以上都是
问题:舌神经在口底与颌下腺导管的关系是()A、平行B、横过导管上方走向内侧C、内下方D、外下方E、横过导管下方走向内侧
问题:全口义齿基托吸附力的大小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大()A、人造牙的排列是否正确B、颌弓关系是否正常C、印模是否准确D、基托磨光面是否正确E、颌位记录是否准确
问题:男,28岁,拔牙前2%利多卡因局麻后,患者出现心悸、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该患者情况属于()A、中毒B、晕厥C、过敏反应D、癔病E、肾上腺素反应
问题:患者男,29岁。左颞下颌关节咀嚼痛一年余。关节区压痛明显,关节运动时出现摩擦音,张口绞锁。X线检查:左髁突结构破坏。曾行理疗、封闭及调整咬合治疗,但效果不佳。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心理治疗B、自我治疗C、药物治疗D、外科介入治疗E、暂观察
问题:患者,女,50岁,2年前发现左下唇肿物,未明显增大,检查:左下唇一直径1cm肿物,质软,黄色,表面黏膜完好,光滑,穿刺未能抽出液体,该患者最可能患的是()A、黏液囊肿B、脂肪瘤C、静脉畸形D、囊性水瘤E、表皮样囊肿
问题:患者男,47岁,双侧舌侧缘白色斑块半年,检查见双侧舌侧缘白色绒毛状斑块,不易被擦掉,镜检可见黏膜表面薄厚不均的过度不全角化,并呈毛刺状突起,上皮钉突肥厚延长,棘细胞层明显增生,可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应考虑为()A、白斑B、扁平苔藓C、艾滋病毛状白斑D、白色水肿E、念珠菌病
问题:上牙槽后神经与上牙槽中神经的交叉部位于()A、上颌第二前磨牙颊侧B、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颊侧C、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颊侧D、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侧E、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根颊侧
问题:理想的引导骨再生膜应具备的特性不包括()A、可吸收B、屏障作用C、不可容忍切口裂开D、价格便宜E、易于使用
问题:下唇麻木是哪种阻滞麻醉注射成功的标志()A、上牙槽后神经B、腭前神经C、鼻腭神经D、下牙槽神经E、颊神经
问题: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病因是()A、腺源性B、外伤性C、医源性D、牙源性E、血源性
问题:患儿,男性,8岁,要求矫治“地包天”。无全身性疾病治疗史。幼儿园时曾有牙痛史但未作治疗。有长期吮咬上唇习惯,有奶瓶喂养史。替牙列,上下第一磨牙萌出,上下前牙已替换,前牙反牙合,凹面型,下颌第二乳磨牙残根。 如需探究该患儿“地包天”(前牙反牙合)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应该进一步了解()A、父母有无"地包天"存在B、祖父母有无"地包天"存在C、患儿幼时奶瓶喂养的姿势D、除了吮咬上唇习惯,进一步了解是否还有咬下唇习惯E、从X线头影测量了解上颌骨生长发育情况F、从X线头影测量了解下颌骨生长发育情况
问题:选择人工前牙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A、剩余牙的颜色、形状和大小B、患者过去是否戴过义齿C、患者的面型D、患者的肤色E、患者的年龄
问题:角质栓塞常见于()A、白斑B、扁平苔藓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念珠菌病E、红斑
问题:聚维酮碘(碘伏)的作用和用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B、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C、对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杀灭作用较差D、可配成水或乙醇溶液使用,乙醇溶液杀菌作用更强E、器械消毒应以1~2mg/ml有效碘浓度浸泡1~2小时
问题:患者,女,27岁,左下后牙曾有咬合痛,5天前出现自发的剧烈,持续性跳痛。检查:左下7,叩(+++),根尖区黏膜隆起,扪诊波动感明显。X线片示根周膜增厚。诊断为左下7急性根尖周炎,给予切开排脓,髓腔开放处理。请问黏膜下脓肿切排的适宜时机是()A、急性炎症后的1~2天B、急性炎症后的2~3天C、急性炎症后的4~5天D、急性炎症后的8~9天E、急性炎症后的9~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