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培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题目

苗木培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培育无病毒苗木常用的人工脱毒方法有( )、( )和( )等。


正确答案:热处理法、珠心胚培养、茎尘培养。

第2题:

容器育苗是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里培育苗木的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在容器中培育苗木称为容器育苗,用这种方法培育的苗木称为容器苗。(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4题:

苗木猝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症状:
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首腐或顶腐)
C.幼苗猝倒型
D.苗木立枯型
病原:
A.非侵染性
B.侵染性: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发病规律: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来源,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病害的发展与下情况有关:
A.前作感病
B.雨天操作
C.圃地粗糙
D.肥料未腐熟
E.播种不及时
防治方法:
A.选好圃地
B.清毒”圃地
C.合理施肥
D.细致整地
E.及时播种
F.药剂防治

第5题:

为什么要进行苗木检疫?常用的苗木消毒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害随着苗木的调运传播蔓延,将病虫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对输出、输入苗木的检疫工作。
消毒方法:石硫合剂消毒、波尔多液消毒、硫酸铜水溶液消毒、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第6题:

苗木的施肥方法有哪些?具体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主要有基肥、种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
基肥最好结合秋耕深施,耕作层的湿度和温度都比浅层好,有利于肥料分解,深度以不少于15—17厘米为宜。
种肥对促进幼苗期生长有明显效果。因为许多树种的种子发芽生根就能吸收磷素,一般用磷肥制成颗粒肥料作种肥。绝对不能用粉状的磷肥作种肥,那样它会烧死幼苗。
土壤追肥;一年生播种苗,氮肥一般应从幼苗期的前期开始追,第一次少量追肥;以后几次应从幼苗期的后半期开始,到速生期的高生长第一个高峰之前1星期,为“追肥适期”;最后一次追肥不应晚于两个高生长高峰之间的暂缓期。磷素易被土壤固定,一般不用于土壤追肥,多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磷酸二氢钾和磷酸钙都适用于根外追肥。二年生以上留床苗,以生长初期和高生长速生期为重点,高生长停止后,可在径、根速生期之前追施最后一次氮肥,促进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当年移植苗从成活后期开始追肥,以后参照留床苗。追肥方法有沟施、浇灌、撒施。三种方法中,沟施法的肥料吸收率最高。沟施一般在7—10厘米深,施肥后盖土。

第7题:

苗木移植区和大苗培育区的设置要注意哪些?


正确答案: 苗木移植区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件中等。由于不同苗木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对有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可设置在低湿的地段,而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则应设在较高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段。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而需要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则不能移植在沙性土质的地段。大苗培育区: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满足绿化建设的特殊需要,利于加速城市绿化建设,保证重点绿化工程的提前完成。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整齐地块为宜,为便于苗木出圃,位置应选在便于运输的地段。

第8题:

我国在苗木培育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1)良种生产量低,生产中良种化水平低。(2)种子生物学研究不够深入,良种经营精准化不够。(3)苗木培育技术水平低,尤其是容器苗育苗水平低,培育的苗木质量不高,对苗木质量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4)缺乏优良珍贵品系的配套规模化生产性无性繁殖技术。(5)针叶树体培苗培育和阔叶树腋芽微繁技术比较落后。(6)苗圃商业化、种苗产业化、科研合作化不够。(7)苗圃从业人员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知识更新程度不够。

第9题:

苗木调查有哪些常用方法?


正确答案:记数法,标准行法,标准地法。

第10题:

苗木无性繁殖有哪些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