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孔径按大小可分为三种其中大孔径为()

题目

催化剂孔径按大小可分为三种其中大孔径为()

  • A、﹥20nm
  • B、2—20nm
  • C、﹤2nm
  • D、50n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微孔滤膜用于滤除细菌时应采用

A.孔径为5.0μm
B.孔径为1.0μm
C.孔径为0.65~0.8μm
D.孔径为0.6μm或0.5μm
E.孔径为0.22μm

答案:E
解析:
采用滤过除菌法时,一般药液先经粗滤、精滤(砂滤棒,多孔聚乙烯、聚氯乙烯滤器,白陶土滤器,G4、G5垂熔玻璃滤器,0.45μm左右的微孔滤膜)后,在无菌环境下,再用已灭菌的G6垂熔玻璃滤器或0.22μm以下微孔滤膜滤除细菌。

第2题:

微孔滤膜用于滤除细菌时应采用( )。

A.孔径为5.0μm
B.孔径为1.0μm
C.孔径为0.65~0.8μm
D.孔径为0.6或0.5μm
E.孔径为0.22μm

答案:E
解析:
采用滤过除菌法时,一般药液先经粗滤、精滤(砂滤棒,多孔聚乙烯、聚氯乙烯滤器,白陶土滤器,G4、G5垂熔玻璃滤器,0.45μm左右的微孔滤膜)后,在无菌环境下,再用已灭菌的G6垂熔玻璃滤器或0.22μm以下微孔滤膜滤除细菌。

第3题:

土壤孔隙根据其当量孔径的大小,可分为无效孔隙、()和()三个类型。


参考答案: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

第4题:

什么是催化剂的平均孔径?孔径大小对反应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催化剂的平均孔径是催化剂孔体积与比表面的比值,以埃(A)表示(1埃=10-10米),催化剂的孔径大小不但影响催化剂活性,而且影响到催化剂的选择性。当比表面增大时,由于孔径相应变小,而反应物的分子直径大于孔径,则反应物不仅不容易扩散到孔内去而且进去分子反应后的中间产物也不易扩散出来,停留在孔内发生二次反应,结果会生成我们不希望的产物,使催化剂选择性降低。

第5题:

征催化剂孔结构的参数有()、孔体积、孔径以及孔体积对孔径的分布。


正确答案:表面积

第6题:

微孔滤膜用于滤除细菌时应采用

A孔径为1.0μm
B孔径为0.65~0.8μm
C孔径为0.6μm或0.5μm
D孔径为0.22μm以下
E孔径为5.0μm

答案:D
解析:
采用滤过除菌法时,一般药液先经粗滤、精滤(砂滤棒,多孔聚乙烯、聚氯乙烯滤器,白陶土滤器,G4、G5垂熔玻璃滤器,0.45μm左右的微孔滤膜)后,在无菌环境下,再用已灭菌的G6垂熔玻璃滤器或0.22μm以下微孔滤膜滤除细菌。

第7题:

轴承6210的内圈孔径大小为5×10=50mm,轴承6201的内圈孔径大小为5×1=5mm,轴承62/500的内圈孔径为500mm。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微孔滤膜用于滤除细菌时应采用( )。

A、孔径为5.0μm

B、孔径为1.0μm

C、孔径为0.65~0.8μm

D、孔径为0.6或0.5μm

E、孔径为0.22μm


参考答案:E

第9题:

催化剂活性与微孔孔径的关系?


正确答案: 活性组分活性发挥的高低与催化剂载体内孔孔径有着直接的关系,决定于催化反应速度的是由表面反应控制还是由内扩散控制。活性组分的活性越高、孔径越小,催化反应速度越容易被内扩散所控制;活性组分越低、孔径越大,表面反应越可能是控制步骤。当催化反应受内扩散控制时,催化剂表面利用率和活性降低,催化剂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及催化剂的选择性多数情况下也会改变,也可能加快催化剂的失活。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内扩散成为催化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如果活性组分的活性比较高,应选用比表面积小一些、孔径大一些的载体;当活性组分的活性比较低时,就可以选用比表面积大一些、孔径小一些的载体。反应物分子或产物分子的有效直径和分子量越大,选用的载体的孔径应越大。特别是当反应物中存在容易在催化剂表面生成沉淀物、并造成内孔的孔道和孔口阻塞的大分子时,必须选择大孔的载体。如渣油加氢所用的脱金属催化剂和蜡油加氢所用保护剂(脱金属催化剂)。催化反应是复杂的反应体系,途径多,同时伴有不需要的副反应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目的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孔径,减少或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第10题:

土壤孔隙按其当量孔径不同划分为()、()、()。


正确答案:通气孔;毛管孔;非活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