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为什么发展得很快?

题目

近视眼为什么发展得很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病有夜盲症?近视眼为什么有夜盲?


正确答案: 夜盲为眼的暗适应能力降低的表现,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夜盲常与遗传因素有关,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病,后天性夜盲有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干燥症同,角膜软化症。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炎和高度近视等,都能出现夜盲现象。眼视网膜后极部锥细胞分布的多,锥细胞司管白天感光作用,视网膜后极部以外的部分,则杆细胞多,杆细胞司管晚间感光作用。高度近视眼有视网膜病变,所以暗处或晚间就受到影响,有夜盲现象,而且一般视力与光线也有关系,光线(照明度)差,视力也差,在暗处或晚上视力也就降低。高度近视眼的视力差,夜盲也就更明显了。

第2题:

如何防止近视眼发展?


正确答案: 对已有近视眼,特别是病理性近视眼,应更加注意用眼卫生,设法防止近视屈光度加深,改善视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
(1)每年散瞳验光,配戴适度眼镜或接触镜,近视度高者应配两副镜,以备看远、看近选择使用。
(2)避免过度用眼,选择适合工作,不能做重体力劳动,也不能做剧烈运动。
(3)不能过久看电视或玩各种类型的游戏机。
(4)积极治疗其他眼病及全身病,因有些眼病会影响视力减退,在全身有发热疾病时要保护视力。
(5)应用药物治疗。
(6)根据情况作巩固加固术。

第3题:

近视眼出现老视眼现象比同龄人出现得()

A.较慢

B.较早写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为什么近视眼手术术后感觉看东西对光线的要求比术前要高?


正确答案: 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现象,一般在3~6个月恢复。它与在暗处时瞳孔散大到手术切小范围以外有关,这种情况在现在这种个性化切削的手术中的出现率已经大大的降低了。

第5题:

轴性近视眼有可能发展;


正确答案: 进行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视网膜剥离-盲眼

第6题:

近视眼为什么合并斜视?


正确答案: 正视眼不但能将远方投射来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而且对于近距离目标所发出的散开光线也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是由于眼的屈折能力的结果,这种作用被称为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双眼调节还能产生双眼单视及增强视觉效果,在此同时伴有眼的集合运动,即辐辏功能,双眼内直肌收缩,眼球向内转和瞳孔缩小,调节和辐辏互相配合,二者关系非常密切。正视眼明视25厘米时,要有4度的调节及4米角的集合。如果2度近视眼,仅需2度调节,但集合仍为4米角,即集合大于调节,二者关系失调,因此产生调节增加,则近视加深;或集合减弱,则肌力不平衡,出现斜位,引起视疲劳,甚至放弃一眼的集合,表现一眼外斜。也有些近视由于眼肌平衡功能失调产生内斜视。

第7题:

近视眼出现老视眼现象比同龄人出现得()

  • A、较慢
  • B、较早写

正确答案:A

第8题:

近视眼为什么合并青光眼?


正确答案: 近视眼中—6度以上发生青光眼者较非近视眼多。有报道,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比无近视眼者要高6—8倍,近视眼并发青光眼症状不明显,眼压轻度上升,约5.02kPa(37.74mmHg),皮质类醇诱发试验阳性率高,巩膜硬度系数(E值)偏低,眼底青光眼性改变不典型不明显。青光眼是近视眼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因为青光眼引起视功能减退而且不可逆,发病率又高,而且隐蔽不易发现。由于高度近视眼球壁薄,弹性差,一般测眼压得不到实际眼压值,眼压值偏低,应测量校正眼压。

第9题:

为什么近视眼合并发生眼底出血?


正确答案: 发生眼底出血者常见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者屈光度大于—8度,眼轴长大于28毫米,用镜片多不能矫正至1.0.因此这种病理性近视不仅是一种屈光异常,而且是合并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病变的一种器质性疾病。
近视眼的眼底出血由眼底退行性病变引起。早期改变眼底周边视网膜贫血,呈黄白色,视乳头颞侧或周围有近视弧,即视网膜,脉络膜有萎缩。后极部有视网膜发暗,血管供血不足,色素分布紊乱。进一步发展到黄斑区也就是眼球后极部网膜有漆裂纹样变化,此处可出现黄斑出血,视力突然下降。高度近视眼轴增长达26.5毫米,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视网膜下,有5%—10%发病率,亦出现视网膜下出血,色素上皮增生,形成Fuchs—Foerster斑,引起视力严重下降。

第10题:

近视眼为什么又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


正确答案: 据国内报告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占57%,轻度近视有77。4%—82.6%,国外报告66.6%。
发生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且两者相互影响的结果。近视眼眼轴延长,尤其是眼球后节扩张,脉络膜血管层逐渐萎缩、变薄,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在周边部很明显有色素,血管闭锁似白线、树枝状称格子状变性,有单个或多个裂孔。此变性区或裂孔区有玻璃体粘边,由于牵拉将视网膜撕破,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潜在间隙中,形成视网膜脱离。近年来研究证明,只有网膜裂孔,只有玻璃体变性或只有后脱离都不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