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闽台民间传说的特点有哪些?

题目

简述闽台民间传说的特点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不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参考答案:C

第2题:

“明郑时代”闽台经济关系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661—1683年明末清初的郑清对峙时期,是郑成功驱荷入台,积极开发和发展台湾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史称“明郑时代”。由于郑成功志在反清复明,因此在驱荷的同时就周密地谋划了台湾这一基地开发与建设,使台湾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海岛经济初具规模。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闽台经济关系呈以下特点:(一)大规模地由福建向台湾移民。郑成功在统率大军入台驱荷的同时不断地将闽地的劳动力向台地转移。闽人入台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流动,在闽台经济关系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意义。郑氏除寓兵于农的军垦之外还有民垦和私垦形式。此外,郑成功还派员赴漳、泉各地,“招沿海居民之不愿内徙者数十万人东渡,以实台地”。至郑氏统治末期,在台的汉族人口估计已达12万人,比荷据时期增加了2倍多。资料显示郑清对峙时期福建漳泉人民渡海入台从未间断。(二)大面积垦殖。生产要素中的耕地面积随着郑氏苦心经营反清复明基地事业的发展和通过补充将士及移民增加人口劳力而进一步扩大。随着军垦、民垦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屯垦区域,北至浊水溪流域和彰化平原,南至高雄、凤山一带。(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和生产资料随大军和移民由闽输台。郑氏政权不仅在汉人垦区的移民社会中,而且也向高山族如番社人民传授大陆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设施,供给耕牛、锄、犁等农具和种子种畜等。除粮食生产外还很重视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促进了以制糖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于台湾南部冬季干旱雨水稀少,影响农作物生产,因此屯垦军兵和移民将闽地水利技术带到台湾,明郑23年间所修水利设施比荷据38年所修总数还多10倍。其他如造船业、采金业、盐业和烧瓦等建材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四)闽台间处于小范围的贸易状态。由于郑清对峙,清政府对郑氏政权以台湾、澎湖、闽浙粤沿海作为反清复明根据地的态势采取“海禁”和“迁界”的对策,下令“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坚辟清野”以断郑氏政权之一切经济补给。在这种情况下闽台间的贸易只能局限于郑氏势力所及的范围,主要是在台湾与厦门一带进行。当时贸易的品种除日常生活用品外主要是军事给养物资。总之,这一时期,闽台经济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的初步开发,使之经济初具规模。

第3题:

闽台民间神祗名目众多,有些还有相当优美而纷繁的民间传说,有些只有零碎而简短的传闻,有些则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试述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传说在艺术上具有神话般大胆的幻想,而又以历史事件和现实事件为基础的特点。
(1)历史性和传奇性的巧妙结合。所谓历史性,指传说以一定的历史为依据,与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有联系,如河北省获鹿县有眼“鹿泉”,据说是当年韩信领兵到此时用箭射鹿,无意中射出一眼泉来。这和海南岛的伏波井的来历十分相似,传说伏波井也是汉代马援将军的坐骑用铁蹄踏出来的。传说借人们崇敬的历史人物或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得以传扬,为家乡增添光彩,也赞美了祖国的名胜,记载历史的印记,使传说产生了它的历史性。但它又不是历史事实的照抄,它是口头文学,可以夸张、虚构,年代久远,就会越传越神,就是所谓的传奇性。
(2)采用粗线条刻画人物。描写人物突出其主要特征,如关于鲁班的传说很多,传说很多地方的城门、楼宇、宝塔都是他建造的,但鲁班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传说中很少有详细的描绘,而只突出他“能工巧匠”的特点,通过许多巧夺天工的工程,表现他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工艺才华。包公的传说也是这样,突出了他的“铁面无私”,说他大黑脸、黑老包,无非是取一个“铁”字。
(3)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关于“海瑞的传说”,江浙一带有,广东也有,但各有不同特点。广东说海瑞的母亲是一只乌猿,这与海南岛猴子多有关。生活的气息主要表现在传说的主题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事情,即使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也是按照现实生活的状貌传说化了的。如刘三姐传说中的刘三姐,她虽然是一位具有超人才能的歌仙,但同时也是一个热爱劳动、打柴下地样样都会的贫苦农民的女儿。在粤东梅县一带,她是个客家姑娘,在粤西,她成了俍、侗造歌之祖,还是辑麻、放鸭。插秧的能手。
(4)传说都有一定的中心点或纪念物。如各地关于望夫石、望君山的传说,一般都有一座形似美人的巨石或山峦作为附会物;各地关于“试剑石”、“仙人迹”的传说,也会有利剑劈石的旧痕和仙人趾掌的遗迹。洞庭湖君山上的“传书亭”、“柳毅井”,就是传说中柳毅下湖传书,与龙女相会的地方,广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观,就是传说中五羊仙人降临之地,现还有仙人拇迹为证。这些传说,都有根据,确有其地,确有其物,这就使传说产生了可信性的特点。

第5题:

简述闽台文学渊源。


正确答案:闽台一水之隔,地缘、血缘、语缘、习俗相近,自唐朝到清朝,福建移居台湾逐渐形成台湾居民主体,现在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台湾人祖籍福建。相同母语基础上生成的台湾文学,并打上了原住地福建的烙印,闽台两地被划分为同一个文化区域,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第6题:

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参考答案:ABD

第7题:

闽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1)人物传说
台湾人多为福建移民,开台初期要同险恶自然环境和番人打交道,可谓艰苦卓越,故人物传说多与台湾早期开发有关。
(2)地方传说
地方传说包括地方山川风景、地名古刹、特产工艺、风俗民情等内容,大多有所寄托,乃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
(3)原住民传说
原住民传说内容古朴,其中反映人类来源和风俗习惯。

第8题:

简述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区别、联系。


参考答案: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尽管联系密切,但是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故事中出现客观实在物,它也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的需要而安置的。
在民间传说中,主人公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成分,但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幻想艺术的把握上,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因为传说的幻想要受传说核的制约。民间故事则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因此在民间故事中,民众可以任意驰骋幻想的翅膀,虚构故事。

第9题:

简述闽台文学交融发展。


正确答案: 1、初期: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写下在台湾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诗歌《复台——即东都》文中用田横的例子来表明宁死不肯降敌的“遗民”气节。跟随郑成功入台的泉籍前明遗臣王忠孝等人都是诗词大家。卢、沈、徐、张、曹、陈原是大陆几社成员,入台后称“海外几社六子”。他们日常吟咏,讴歌开发台湾岛和行政建制,他们的诗集传世,对台湾刚刚萌芽的诗风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福建文人入台的较早记录。
2、发展:清朝统治之初,大陆渡台的人数不断增长,闽、粤,特别是闽泉、漳的诗人文士更多地入台,大大促进了当地文运蓬勃发展,一时“游宦贤寓,簪缨毕集”。各种诗社纷纷蔚起,诗风之盛甚至不亚母文化发源之大陆。
3、形成采风问俗:从清代康熙年开始,一批又一批大陆作家游历到了台湾。大陆游台作家几乎都写有采风问俗的作品。清代乾隆年起,在大陆去台作家的带动下,台湾本地作家先后响应,台湾文坛刮起一股采风问俗之风,在咸、同迄于光绪初年(1851—1885)盛极一时。福州去台诗人刘家谋《海音诗》(1851)显示了清代台湾采风创作的最佳状态和最高水准。
4、“同光体”诗派与“击钵吟”创作:福建侯官人陈衍(字叔伊)是近代重要诗派“同光派”闽派诗人领袖,1886年游历到台,使得“同光体”诗派的势力及影响播迁及于台湾,并使台湾也成为“同光体”诗派的发源地之一;台湾文学大约在19世纪中叶开始,兴起“击钵吟”创作。“击钵吟”的出现是由福建诗钟的传入引起的,台湾诗钟的始作俑者多为闽籍诗人。诗钟在台湾文坛风行了近百年的历史,对台湾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0题:

丽水主要民间传说有哪些?


正确答案: 陈十四传说、刘伯温传说、高机与吴三春的传说、叶法善传说、仙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