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下引水工程中,属于跨流域调水的是()。

题目

在以下引水工程中,属于跨流域调水的是()。

  • A、浙东引水工程
  • B、嘉兴市引太工程
  • C、横锦水库引水工程
  • D、乌溪江引水工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调出区环境的影响有哪几方面?


参考答案(1)调出地区在枯水系列年,河流径流不足时,调水将影响调出地区的水资源调度使用,可
  能会制约调出区经济的发展。紧邻调出口的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更可能造成下游灌溉、工业
  与生活用水的困难。
  (2)调出地区河流水量减少,改变了原有河床的冲淤平衡关系,可能使河床摆动、河床淤积
  加剧;流量减小使河流稀释净化能力降低、加重河流污染程度;另外也会影响河流对地下水的
  补给关系。 (3)若调水过多便会减少河流注人海湾的水量,使海洋动力作用相对增强,淡水与海水分界线向内陆转移,影响河口区地下水水质及及河口稳定。

第2题:

跨流域或跨省界调水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一般()。

A:视工程规模和投资额度而定
B:根据调水量的多少来定
C:属于一级
D:属于二级

答案:C
解析:
跨流域或跨省界调水建设项目的涉及面广,生态影响较大,一般均为一级。

第3题:

引黄入卫工程是为了解决()省东南部地区严重缺水而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A、河南

B、山东

C、山西

D、河北


答案:D

第4题:

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的是()。

  •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 C、修筑水库和分洪区
  • D、跨流域调水和休整土地

正确答案:C

第5题:

跨流域调水


正确答案: 将多水区的水引向干旱区、缺水区,从而改变水资源在流域和地区上的分布不均。

第6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


【素材】


青城市为缓解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 m3,设计污水流量为0.75 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 km;输水工程全长42.94 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 km,洞顶埋深8~32 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 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 m,管线总长为23.43 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 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 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答:应包括以下区域:(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脱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2)调入区——碧河水库。(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


2.答:(1)隧道施工排水引起地下水变化的问题。(2)隧洞顶部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的问题。(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的问题。(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3.答:(1)造成坝下减脱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甚至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脱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会受到破坏。(3)库区冲淤下灌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抬高水位。(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5)容易导致下游土地的盐碱化。


4.答:(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2)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下游减水河段的影响是常考不衰的重点,答案内容无非是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下游工农业等需水区的影响,对洄游路径、“三场”等环保目标的影响等。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一般情况下,要完整正确地提出环保措施,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然后根据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第7题:

下列工程中,属于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是()

A: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B: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工程
C:跨流域调水工程
D:主要河道整治和堤防工程

答案:C
解析: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①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②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③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④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第8题:

结合我国的国情、水情,谈谈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跨流域调水应注意处理好哪些关系?


参考答案:跨流域调水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需要。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水、土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严重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缺水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21世纪我国水利的一个特点;更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工程、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且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处理不当,顾此失彼,势必对调水区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必须按照“从长计议、统筹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的指导思想,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主线,把调水与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客观分析,全面规划,科学论证,切实处理好三个主要关系。
第一,处理好调水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调水应当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不仅要考虑缺水地区的用水需要,也要保证水源地区生态环境不受大的影响,力争“双赢”,实现调水区和受水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
第二,处理好调水与节水治污的关系。调水应当以节水治污为基础。缺水地区必须首先把立足点放在节水治污上,要以发展节水防污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厉行节约用水,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及回用。同时,还应注意做好调水沿线的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处理好调水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调水应当以市场机制为保障,按价值规律办事。解决跨流域调水问题,成功的必要条件是,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包括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机制以及投融资机制等,而不能把调水工程当作喝“大锅水”的手段。

第9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分三条调水方案,即西线、中线和东线。其中中线方案是从什么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与海河四大流域,经过河南、河北等省抵北京、天津?()

  • A、三峡水库
  • B、丹江口水库
  • C、千岛湖水库
  • D、漳河水库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中属于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是()

  • A、海水淡化
  • B、跨流域调水
  • C、拖移冰山
  • D、回收利用城市污水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