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年年强调促进消费,然而2010—2013年我国消

题目

近年来,我国政府年年强调促进消费,然而2010—2013年我国消费增速分别为18.3%、11.1%、14.3%和13.1%,逐年回落。这种情况对经济的影响是()

  • A、消费增速回落→投资需求增加→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 B、消费增速回落→产品积压严重→企业增效困难→经济增速放缓
  • C、消费增速回落→物价总体走低→购买欲望增强→刺激经济增长
  • D、消费增速回落→存款增长乏力→融资成本增加→制约经济增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2题: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国采取的就业方针是

A.企业规范就业

B.劳动者自主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正确答案:BCD

第3题: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尚未有可交换公司债券发行。( )


正确答案:√

第4题:

2010年年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2010年年 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 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年末升值3. 0%。

2006—2010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
A. 25.2% B. 28.3%
C. 31.1% D. 23.1%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2006—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平均增长率为(30. 2% + 43. 3%+27. 3% + 23. 3% + 18. 7%)÷5=28. 56%,而其实的增长率比 28. 56%略小,故本题 正确答案为B。

第5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有利于扩大股票需求的措施有()。

A:成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B:职消利息税
C:提高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比重
D:股权分置改革

答案:A,C
解析:
证券市场需求,即证券市场资金量的供给,主要是指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总量。证券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宏观经济环境;②政策因素;③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④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壮大;⑤资本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B项,取消利息税促使投资者将股票投资转化为储蓄,有利于降低股票的需求;D项扩大了股票的供给。

第6题:

目前在我国,截至2010年年底,相对于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交易较活跃。 ( )


正确答案:B
熟悉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的含义。见教材第九章第二节,P272。

第7题:

2006—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2006—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多少亿吨标准煤

A.160
B.170
C.180
D.190

答案:A
解析:
根据表格第二列,可知2006—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8.6+31.1+32.1+33.6+36.1≈160亿吨标准煤。故本题选A。

第8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A、公共产品提供

B、稳定物价

C、公共服务

D、促进就业


参考答案:C

第9题:

2010年年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2010年年 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 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年末升值3. 0%。

如果2010—2012年国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保持不变,那么2012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为 多少亿美元?( )
A. 33797 B. 37435 C. 40118 D. 47620


答案:C
解析:
[解析】如果增速不变,即为18.7%,那么2012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为28473X (1 + 18.7%)≈40118(亿美元)。本題可采用估算法,28473X(1 + 18. 7%) 2≈28 5 00X1.22 = 4104(亿美元),与C項最为接近,故本題正确答案为C項。

第10题:

2010年年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2010年年 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 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年末升值3. 0%。

下列选项中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 2006—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B.在中美贸易中,我国处于顺差地位
C.我国物价上涨幅度较慢
D.人民币升值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


答案:A
解析:
从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到,2006—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额逐年递增,故A 项正确。B、C項由题中教据均无法推出。D項无法从文中推出,且本身说法不准确,如果国内通胀是由需求引起的,那么人民币升值会对通账产生抑制作用;如果国内通账是由投资过热引起的人民币有升值预期,那么国际上的热钱无疑会涌入,结果是加剧通胀。故本題正确答 案为A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