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题目

201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今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率,是()。

  • A、实施经济建设职能
  •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C、实施立法决策职能
  • D、对权利进行监督制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A.三B.四C.五D.六


正确答案:B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1%的历史高位。

第2题:

根据案例,回答 81~85 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2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5次,共上调2.5个百分点,达到10%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

第 81 题 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

A.紧缩

B.宽松

C.进攻型

D.防御型


正确答案:A
存款准备金上调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3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7月到2007年5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七次,共上调3.5个百分点,达到11%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

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

A.紧缩

B.防御性

C.进攻型

D.宽松


正确答案:A
解析: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
(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按存款创造原理,货币乘数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做反向变化,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货币乘数则小,银行原始存款创造的派生存款亦少;反之则相反。
(2)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即使基础货币和准备金总额不发生变化,也等于解冻了一部分存款准备金,转化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增强;反之则相反。
(3)宣示效果。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说明信用即将收缩,利率随之上升,公众会自动紧缩对信用的需求;反之则相反。

第4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试分析这一政策调整的经营背景与政策意图。


答案:
解析:
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三年来央行在连续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收缩流动性的第一次,下调事件本身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因为在前期CPI的连续下降;M1、M2同比增速创历史新低,货币乘数降至低点等影响了银行在市场上资源配置功能,导致银行业存款增速和贷款连续下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已经频吹定向宽松的信号。但时点的选择上有些出乎市场意外,可能与外汇占款下降导致银行存贷比上升触及红线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的流动性空间很小有关。 下调准济金率表明央行政策已由“控通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转向为“稳增长,调节构”的宏观调控目标,CPI继续下降为转向提供了条件,PMI下行突破“荣枯分界线”表明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使货币政策转向变得迫切和必要。尽管控制通胀目标成绩显著,CPI 冇望回到5%以内,但与年初制定的年内通胀目标4%仍有一定差距,初步成绩有待巩固和坚持,因此,期待货币政策以降息方式实行全面宽松不实际,短期内仍以下调准备金率恢复对M2增速和货币乘数,从而恢复银行体系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为主。

第5题:

共用题干
2010年以后,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取消了住房贷款的优惠利率。北京、上海都出台了房屋限购令。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3年内首次加息。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有()。
A: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应量增加
C:货币供应量减少
D:基础货币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所述均是中央银行调整信用结构的举措。


住房贷款利率优惠的取消和北京房屋限购令的出台,能够打击投机性购房并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能够达到削减信贷规模、削减投资支出、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会将更多的资金存入人民银行,则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故本题选C。


加息使得利率上升,居民的闲置资金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因此,居民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故排除C项。其他三项所述正确,故本题选A、B、D。

第6题: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下列关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说法错误的是()。

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减少银行流动资金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

C.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吸引公众更多的存款

D.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银根紧缩政策


正确答案:C
104.C[解析]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体现出国家抑制货币投放的频率正逐步加快,调整存款准备金是银根紧缩政策,是为了减少银行流动资金,约束贷款能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7题:

共用题干
2010年以后,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取消了住房贷款的优惠利率。北京、上海都出台了房屋限购令。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3年内首次加息。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银行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是()。
A: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资金
B:遏制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套利行为
C: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
D: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所述均是中央银行调整信用结构的举措。


住房贷款利率优惠的取消和北京房屋限购令的出台,能够打击投机性购房并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能够达到削减信贷规模、削减投资支出、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会将更多的资金存入人民银行,则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故本题选C。


加息使得利率上升,居民的闲置资金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因此,居民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故排除C项。其他三项所述正确,故本题选A、B、D。

第8题:

2010年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____”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正确答案:
三农

第9题: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锒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2010年以来第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律。试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持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经济背景与政策意图。


答案:
解析:
央行年内笫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冇两点原因:一是银行间过量流动性太多。随着目前新增贷款额度收紧,以及央票到期量与外汇占款增大,对冲流动性任务已刻不容缓;其次,4月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切实负责房地产健康隐定发展。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关注度并不很高情况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显然冇更强的政策宣示作用。二是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预期。造成通胀的成因有很多。从短期来看,首先,自然灾害多发,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其次,2010年7月以来,国际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不仅仅在我国出现大面积的干旱,俄罗斯等粮食出口大国也有此现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得来自国际食品价格的上涨,直接与间接地传导到国内的食品价格市场,一定程度推动了通胀。从长期来看,首先,我国的货币增速远远高于GDP的增速。按照货币数量理论,当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GDP的增速,具差额将转化为通货膨胀。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剌激经济,中央政府4万亿、地方政府10万亿的财政政策出台,造成了流动性充斥于市场上。其次,外汇大量占款。2000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短短10年外汇储备上升了将近20倍。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使得外汇储备大量攀升。 央行此举具有明显的政策的意图,为了配套房价调控政策在货币投放世上做出针对性的处理就处于人们的预期之中,另外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也是政策调控的目标之一。

第10题:

2010年以后,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取消了住房贷款的优惠利率。北京、上海都出台了房屋限购令。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也在3年内首次加息。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有()
A.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下降
B.货币供应量增加
C.货币供应量减少
D.基础货币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