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

题目

庇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国际法上庇护权是指()。

A.国家庇护个人的权利

B.个人请求庇护的权利

C.个人受庇护的权利

D.外交使馆的一项权利


参考答案:A

第2题:

家不仅庇护着身体,而且还庇护着人的()。


答案:想象

第3题:

下列关于庇护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A.一般的,国家没有给予庇护的义务

B.政治庇护是当代国际实践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庇护

C.庇护就是不引渡

D.域外庇护是庇护的一种


正确答案:CD
【考点】庇护
【解析】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而引申出的权利。决定给哪些人庇护是国家的权利。国家通常没有必须给予庇护的义务,因此A项正确。因政治原因而请求的庇护即政治庇护,是当代国际实践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庇护,B项正确。庇护包括允许避难者在庇护国境内居留,对其进行保护或不对其进行相关的惩罚,也包括拒绝将其交给其他国家或递解出境。对尚不在庇护国领土内的避难者,庇护还包括准其入境。因此,庇护并不等于不引渡。C项错误。庇护是基于领土的行为,关于领土以外的庇护,或称为域外庇护,最常见的是指利用国家在外国的外交或领事机构馆舍、船舶或飞机等作为场所进行的庇护。这种庇护是没有一般国际法根据的,而且常常带来对国际法其他规则的违背。虽然某些国家之间有域外庇护的实践,但它们都是基于相互的协议或同意并规定了庇护的特定范围,并且只能在不违背其他国际义务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不存在可以进行域外庇护的一般规则。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CD项。

第4题:

个人有请求他国给予政治庇护的权利,从人权出发国家承担庇护的义务。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下列关于庇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庇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

B. 驻外使馆不得用作庇护所

C. 庇护与政治庇护是同一概念

D. 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庇护的规定


参考答案:D

第6题:

下列关于庇护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一般而言,国家没有给予庇护的义务

B、政治庇护是当代国际实践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庇护

C、庇护就是不引渡

D、域外庇护是庇护的一种


参考答案:A,B

第7题:

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

A、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B、可以拒绝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C、应当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D、有条件的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参考答案:A,B

第8题:

庇护是以国家属地管辖权为根据的,其内容主要有:()

A.被庇护人不被引渡

B.被庇护人的法律地位与一般外国人相同

C.庇护的对象一般是从事政治活动的人

D.被庇护的人要受到庇护国的监控

E.被庇护人经过协商可引渡


参考答案:A, B, C

第9题:

下列有关引渡和庇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向本国提出庇护请求的国外政治犯进行庇护是国家的义务
B.庇护就是不引渡
C.域外庇护和领域庇护一样是符合国际法的
D.对于从事战争犯罪、劫持航空器、种族灭绝和侵害外交代表等行为的人,任何国家不得对其进行庇护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根据庇护主义论谈谈当今中国社会庇护关系产生的根据及其危害性?


正确答案: 庇护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初级关系,很早以前就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只要出现资源稀缺和地位不平等,就有可能形成庇护关系。按照詹姆斯·斯科特的定义,“庇护关系是一对角色之间的交换关系,可被界定为两人之间工具性友谊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占据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庇护者(patron)利用其影响力和资源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被庇护者提供保护和利益,作为回报,被庇护者则向庇护者提供一般性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个人服务”。庇护关系体现了一种特定的社会交换的逻辑,即庇护安排是一种非对称的、但却是互相有利的、公开的交换方式。简言之,中国社会庇护主义关系的根源在于资源的匮乏以及垄断性分配模式。1995年王达伟从“庇护主义”的视角解释了中国私人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与政府的关系。王从苏黛瑞(SolingerD.)对大型私人企业与地方科层制“共生关系”和简.奥伊关于农民与国家权力之间“庇护主义”研究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共生庇护主义”的概念。它指的是“作为官员的庇护者和作为企业主的被庇护者之间不平衡的权力布局,官员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上的自由选择以及这种庇护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嵌入”。
一,依附型庇护主义是在工作单位内为个体提供物质和职业利益,而后者(共生型庇护主义)是企业主为官员提供如贿赂,薪水和红利等各种物质报酬。
二,依附型庇护主义中,成员通过党员身份和晋升取得个人事业成功,而在共生庇护主义中,党员身份对企业主很少有吸引力,相反企业主通过给予官员职位和代理工作为官员增进个人福利。
三,依附型庇护主义中,被庇护人是官员的“耳目”,而在共生庇护关系中,官员成了被庇护者的“耳目”,为企业主提供关于政策转换、地方行政事件、关于产品价格和公共企业,被没收物品拍卖的内部信息以及政府管理漏洞等企业发展必需的信息。
四,依附型庇护关系中,被庇护者帮助完成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在动员社会顺从中发挥领头作用,而对于后者,官员之间通过个人关系为企业提供帮助积极努力。
五,依附型庇护关系是组织性的,在封闭的工作单位内具有稳定性。而后者具有开放性,企业主可以选择不同的庇护人。但王强调:虽然共生庇护主义稳定性减少,但是庇护关系将继续存在,而且企业主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庇护人,因为一个“长期的庇护关系”对于企业主来说是安全和低成本的。庇护关系的实质是工具性关系,但是企业主倾向于通过长期稳定的庇护取得“感情”关系。
六,依附型庇护关系中,成员通过竞争获得领导重视,而在共生性庇护关系中,官员相互竞争以争取合适的,通常是规模大,利润高的企业的被庇护人。
七,依附型庇护关系增强国家的基础权力,而后者通过以下方式削弱了国家权力:首先,共生庇护关系溢出了科层制范围,官员可以在单位之外取得利益。其次,共生庇护关系往往曲解国家政策本意,从中找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偏离国家政策。再次,共生庇护关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间形成与中央政府相对立的联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