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八议”制度。

题目

试述“八议”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的是下列哪个选项?

A.《曹魏律》

B.《北魏律》

C.《北齐律》

D.《唐律疏议


正确答案:A.《曹魏律》

第2题:

后世“八议”制度渊源于(  )。
A.五刑
B.五罚
C.八辟
D.六礼


答案:C
解析:
解析:《周礼》有关“八辟”的规定是“八议”制度的起源。

第3题:

“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 )。

A.议亲

B.议故

C.议贤

D.议能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即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实行优待的政策。

第4题:

“八辟”是根据西周时期八议制度,“议其所犯”,上奏皇帝裁夺或减或免除刑罚,以下不属于这八种身份的是()。

  • A、议亲
  • B、议故
  • C、议功
  • D、议才

正确答案:D

第5题:

试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议行合一”是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的区别于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离”制度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的重要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行合一”的原则具体体现为全国人大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权力的至上性和全权性。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第6题:

“八议”制度的正式确立始于《北齐律》。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八议”制度源于西周时期“八辟之议”主张,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形成了“八议”之制。“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自曹魏以后,“八议”遂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第7题:

“八议”制度的正式确立始于《北齐律》。 (  )


答案:错
解析:
曹魏律而不是《北齐律》首次将“八议”制度列入法典。

第8题:

“八议”中保护前朝皇室宗亲及其后裔的制度是( )。

A.议亲

B.议宾

C.议贵

D.议故


正确答案:B
解析:八议制度是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议亲,指皇室一定范围的亲属;议宾,指被尊为国宾的前朝国君的后裔;议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议故,指皇帝的某些故旧。因此答案选B。

第9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八议”与“官当”制度。


正确答案: (1)魏明帝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2)“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

第10题:

简述“八议”制度。


正确答案:“八议”最初源于西周时期的“八辟”,自三国时期正式写入魏律后,一直是后代封建法典中一项基本的重要制度。此后历代相沿,至《大清律例》。唐律对此予以确认,在具有总则性质的《名例律》中作了更加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八议”者除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理,必须先将其犯罪事实及应享受的特权的理由奏请皇帝,由皇帝交朝臣“集议”后,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一般均可免除死罪;若犯流以下的罪,则可直接减一等处罚。但是,犯“十恶”者不得适用“八议”的规定。根据《唐律疏议·名例》中“八议”条的注疏,享有这一特权的人包括:
议亲,皇帝的亲属。
议故,皇帝的故旧。
议贤,封建德行高尚,其言论行动可作为法则者。
议能,能整顿军旅,治理内政,为皇帝出谋划策,师范人伦者。
议功,对封建朝廷尽忠效力,建立大功勋的人。
议贵,指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爵一品者。
议勤,指高级文武官员中恪尽职守,专心致志办理公务的人。
议宾,指国宾,前朝皇帝的后代。
这一制度是为庇护统治集团成员除“十恶”以外的犯罪而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