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诸项中,关于我国犯罪现象表述正确的有()。A、1981年,党中央做出了《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B、1956—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C、20世纪90年代以来,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最主要的犯罪类型D、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黑社会犯罪问题突出E、卖淫、嫖娼、吸毒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题目

下列诸项中,关于我国犯罪现象表述正确的有()。

  • A、1981年,党中央做出了《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
  • B、1956—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
  •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最主要的犯罪类型
  • D、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黑社会犯罪问题突出
  • E、卖淫、嫖娼、吸毒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条件是( )

A.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B.按照犯罪地的法律应受刑罚处罚

C.属于侵犯我国公共财产的犯罪

D.属于侵犯我国国家安全的犯罪


正确答案:AB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问题。
《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条规定表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疾行管辖,但这种管辖权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这种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作这样的规定,对于保护我国国家利益,保护我国驻外工作人员、考查访问人员、留学生、侨民的利益是完全有必要的。C、D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2题:

我国刑法对于“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

A.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犯罪

B.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犯罪

C.犯罪行为人在我国领域内被捕的

D.犯罪行为人为我国公民的


正确答案:A
我国《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适用( )。

A:我国刑法

B:犯罪行为所在地刑法

C:犯罪结果所在地刑法

D:被害人所在地刑法


参考答案:A

第4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我国先后出现了五次犯罪高峰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案远远多于西部内陆地区,大中城市成案件高发点。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类型、方法迅速向经济不发达地区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严打整治犯罪专项斗争,犯罪时起时伏。每年春节前后是我国犯罪高峰期,及时开展“严打”,对稳定社会治安有重要作用。 这段话反映了刑事犯罪的哪些发案规律?


正确答案: 1、起伏变化规律;
2、区域分布不平衡规律;
3、辐射蔓延规律;
4、斗争消长规律;
5、季节相关规律。

第5题:

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 A、犯罪数量剧增
  • B、发案率高
  • C、反革命犯罪减少
  •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正确答案:C

第6题:

()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犯罪率的最低值。

A、1956年

B、1966年

C、1988年

D、1976年


参考答案:B

第7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答案:A,B,D
解析: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第8题:

下列对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A. 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 严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分子

C. 严重危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D.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


正确答案:ABC

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应注意特定适用范围,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所以理, 解错误的应是ABC。

 

第9题:

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

  • 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
  • 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
  • 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
  • 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我国先后出现了五次犯罪高峰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案远远多于西部内陆地区,大中城市成案件高发点。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类型、方法迅速向经济不发达地区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严打整治犯罪专项斗争,犯罪时起时伏。每年春节前后是我国犯罪高峰期,及时开展“严打”,对稳定社会治安有重要作用。 问题:这段话反映了刑事犯罪的哪些发案规律?


正确答案: 1、起伏变化规律;
2、区域分布不平衡规律;
3、辐射蔓延规律;
4、斗争消长规律;
5、季节相关规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