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题目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参考答案:

(1)西方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往往失败,必须建立专门的发展经济学。
(2)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发展经济学著作。
(3)1985年世界银行出版专集:《发展经济学的先驱》
(4)发展中国家专门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经挤学家日益增多。
(5)世界主要国家都设有发展经济学研究机构
(6)各著名大学都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


第2题:

卫生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参考答案:

(1)医疗问题的社会化
(2)卫生保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
(3)医疗市场的特殊性:产出的不确定性;医生作为代理人的自利行为等
(4)卫生产业在经济体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人们可能购买了更多的卫生服务;人们可能购买了高质量的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的通胀率可能高于日常产品的通胀率)


第3题:

产业经济学是人们经()分析深入到()层次,在进行和()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经济;产业;时间

第4题:

经济思想史一般包括作为经济学前史的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等几个主要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大致时期和过程如何?


正确答案:统计活动源远流长。但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却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在统计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对统计实践的总结、提炼,统计学应运而生。虽然我国统计活动历史悠久,并且许多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进行了一些统计研究,但是一般认为统计学科产生于西方国家。按照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第6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经济史学家通常将1846年视为经济全球化的起始年代(该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并单方面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1860年英法两国问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之后,许多经济体也纷纷效仿,陆续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经济全球化开始有了初步的进展。从那时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全球化较快发展时期:
1)第一波经济全球化发生于1850-1914年:第二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主要工业化经济体的生产率,加快了商品、资本和劳动诸要素在全球的流动;
2)第二波经济全球化发生于20世纪50-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推动,形成了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运行的一体化;
3)第三波经济全球化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


第7题:

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答案:
解析:
完全竞争理论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大体上是指自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围绕市场均衡理论和价格理论而形成的竞争理论。在经济学史上,瑞士洛桑学派和英国剑桥学派对完全竞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全竞争理论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家古诺,经过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马歇尔等人,最终由美国经济学家奈特于1921年在他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对完全竞争模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20世纪30年代,罗宾逊、张伯伦、欧根等人又对完全竞争理论模式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同时不完全竞争理论开始产生,即所谓的“价格理论革命”。 (1)亚当·斯密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垄断还是个别现象。正如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斯蒂勒所言“亚当·斯密作为建立传统的伟大人物,在垄断领域也没有给我们留下空白,他创造或者说提出了三个权威性的传统”,这三个传统分别是对正规的垄断理论置之不理、将那个时代的垄断现象看作是国家赋予的专营特权、对垄断和勾结行为无需采取什么行动。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从19世纪初的西斯蒙第、穆勒、麦克库洛赫,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歇尔、古诺、埃奇沃思、西奇威克,尤其是庇古和斯拉法,他们早已对垄断理论和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但问题在于,他们始终沿袭着“斯密传统”,即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垄断作为例外来构造他们的理论框架,甚至奈特和史密斯在1929年出版的《经济学》中仍然认为“在今天,把竞争当作普遍现象和把垄断当作例外是比较合理的”。 (2)1926年,英国经济学家斯拉法对完全竞争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①完全竞争与规模经营是不兼容的;②总体的市场实际上是由若干局部小市场组成的,在这样一些局部市场上,少数企业会形成垄断。 (3)-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了“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始于张、罗二人的“张伯伦革命”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摒弃了长期以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把“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的而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情况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提出了一套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说明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并在其成因比较、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方面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微观经济学的革命,将市场结构分成了更加符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情况的四种类型,即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张伯伦革命”的经济学意义在于,20世纪中期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逻辑起点就是对垄断的分析,从这个起点出发,恰恰使得西方经济学比较正确地描述和表达了百年经济历史的本质和现状。 (4)20世纪30—40年代,以欧根等人为代表的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理论,提出现代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会加剧竞争。他们认为:①现代交通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以前的单个地方市场失去了独立性,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个新的大市场中,以前的地方局部市场上的垄断或寡头重新置于激烈的竞争之中;②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产品之间和市场之间的替代联系加强了,竞争不局限于一个部门和单个市场,因而竞争范围更加广泛,竞争强度也增大了;③由于技术进步,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过程缩短,资本转移流动的速度加快,从而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都会进一步加强。 (5)1939年,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作了《论可行性竞争概念》的报告,提出了可行性竞争的概念,并且首次尝试用一种可实现的竞争理论作用为现实竞争政策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完全竞争不存在并且不能存在,可能从来也没有存在过。”与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理论不同,克拉克不主张通过竞争政策措施逐步消除竞争的不完善因素,而是以承认不完善因素作为现实条件,并且论证了在这些现实前提条件下竞争是可行的。在他看来,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不完全竞争因素的不断出现,会形成一个“补偿平衡效应”,以致不完全竞争因素相互抵消,竞争会继续保持并且更为激烈,竞争的效果也会接近完全竞争,合乎人们的愿望。

第8题:

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参考答案:不发达

第9题:

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第10题:

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过程是()

  • A、习惯-习惯法-法
  • B、习惯-法-习惯法
  • C、法-习惯—习惯法
  • D、习惯法—习惯-法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