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下列各句,用对偶修辞格的有()A、父在已离,母死不至B、止称假子,辜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日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C、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D、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E、讵遭侵占,情切伤心
查看答案
问题:檄与露布的分、合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问题:什么是上书?试述上书的渊源及上书改为奏。
问题:“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是对偶句的()A、工对B、宽对C、正对D、串对E、反对
问题:笺,到南北朝以后,成为主要用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其上奏对象有()。A、皇帝B、太子C、皇后D、大臣E、丞相
问题:新中国建立后,将公函、便函两个文种合并为“函”一个文种的时间是()。A、1953年B、1957年C、1991年D、1997年
问题:檄,定型为军用文告后,其主要用途有()A、讨敌B、召见C、辟吏D、威敌E、晓谕
问题:民国初年,“训令”被规定为()公文的名称。
问题:手诏
问题:谕
问题:奏折的基本特色是“直达御前”,从而带来事机隐秘和()两大优点。
问题:公文格式包括()A、结构程式B、文面款式C、项目事由D、载体规格E、首称末称
问题:“则鹬蚌之利,真归于渔人;而萁豆之煎,空悲于铄釜”,是对偶句的()A、工对B、宽对C、正对D、串对E、反对
问题:从文种演化看,呈状、呈源出于()。
问题:在民国时期的“呈”里,与文头合占一个面页的项目有()A、事由B、案奉C、拟办D、批示E、备考
问题:民国时期,用于准驳呈请的同一答复性下行文种在不同阶段的名称是()A、批B、批答C、令D、训令E、策令
问题:试述批示与批复的异同。
问题:清朝的“谕”分为()A、堂谕B、告谕C、晓谕D、谕帖E、谕单
问题:作为公文,布告的适用范围限于()。A、国家行政机关B、军事机关C、司法机关D、军事机关和司法机关
问题:什么是示?简述示的文种渊源及正式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