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男扒上一铁路货车车厢后,见只有妇女乙在里面,即起歹念,欲强奸乙

题目

甲男扒上一铁路货车车厢后,见只有妇女乙在里面,即起歹念,欲强奸乙。甲将乙仆倒在地,强行解乙的裤子时,发现乙的裤带上拴着一只黑色钱包,内有很多钱。甲即将钱包抢到手,再不理睬乙。过了十分钟,车速较慢,甲跳车离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仅构成强奸罪一罪
  • B、甲仅构成抢劫罪一罪
  • C、甲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两罪,应数罪并罚
  • D、对甲应在强奸罪和抢劫罪中择一重罪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甲在某日晚上,见一妇女某乙在前行走,就顿生歹念,准备强奸某乙。某甲乘某乙不备,将某乙扑倒在地。在解某乙的裤带实施强奸时,发现某乙身上有钱,某甲就将某乙的钱包抢走。某甲的行为只构成一罪

B.某甲亲属某乙犯盗窃罪,甲为其窝藏赃物,乙被追查中,甲又窝藏乙。在侦查中,又为乙作假证明进行包庇,在法院审判中,又作伪证。甲的行为属于牵连犯

C.某甲连续实施了多个诈骗行为,其中有的数额较大,有的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但整体上达到数额较大,甲的行为不能成立连续犯

D.非法行医罪是集合犯的一种


正确答案:D
【考点】罪数
【解析】我国区分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着手实行犯罪后另起犯意,一般情况下都按数罪处理。A中某甲即属于另起犯意,成立数罪。牵连犯在主观是为了实施一种犯罪,而采取的某种方法行为或者实现的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其他犯罪,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必须要具有事实上直接的不可分离的关系。B中虽然主观上为一个包庇犯罪的主观意思,客观的四个行为虽具有某种关联,但没有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所以,不成立牵连犯。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通说认为,连续犯仅限于每次行为都独立构成犯罪的情形。但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连续犯的数次行为,应包括每次行为都构成犯罪、每次却不构成犯罪,有的构成犯罪,有的不构成犯罪三种情况。C项是连续犯。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和营业犯。犯罪构成预定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行为的,称为常习犯;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者业务反复实施的,称为职业犯;犯罪构成预定以营利为目的反复实施一定犯罪的。称为营业犯。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常习犯。刑法第303条中的“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属于营业犯。刑法第336条的非法行医罪属于职业犯。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将行医作为一种业务而反复从事行医活动。

第2题:

甲使用暴力强奸妇女乙,在乙昏迷后发现并取走财物,甲构成()。

A.强奸罪

B.抢劫罪

C.强奸罪和抢劫罪

D.盗窃罪


参考答案:A, D

第3题:

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关在室内,然后实施强奸,甲的犯罪行为构成()

A、继续犯

B、牵连犯

C、结合犯

D、连续犯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列对与妇女有关的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经该女同意,将其卖给单身的邻居王某甲不构成犯罪

  B.甲男与乙女合谋,将乙“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即伺机溜走,甲、乙均不构成拐卖妇女罪

  C.15周岁的李某绑架妇女并强奸该妇女,不构成拐卖妇女罪,也不构成强奸罪

  D.甲拐卖妇女乙,并强迫乙卖淫,甲构成拐卖妇女罪和强迫卖淫罪,应数罪并罚


答案:B
解析:
B。A构成拐卖妇女罪;B构成诈骗罪;C构成强奸罪,不构成拐卖妇女罪;D拐卖妇女中有强奸行为的,法定刑升格,不另定罪。

第5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答案:B,D
解析:
【详解】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甲乙两人在盗窃范围内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但在强奸范围内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乙不成立强奸罪。故选BD。

第6题:

甲男扒上一铁路货车车厢后,见只有妇女乙在里面,即起歹念,欲强奸乙。甲将乙扑倒在地,强行解乙的裤子时,发现乙的裤带上拴着一只黑色钱包,内有很多钱。甲将钱包抢到手,再不理睬乙。过了十分钟,车速较慢,甲跳车离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仅构成强奸罪一罪

B.甲仅构成抢劫罪一罪

C.甲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两罪,应数罪并罚

D.对甲应在强奸罪和抢劫罪中择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C
甲的行为看起来前后连贯,似乎是抢劫罪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实不是。甲的行为是典型的数罪,其行为构成强奸(中止)、抢劫两罪。对甲行为性质的解析,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他在对乙产生强奸邪念并着手实施的过程中,又因看到乙的钱包而另起犯意——抢劫。所以,其行为构成强奸罪的中止和抢劫罪的既遂。应数罪并罚。这种情况就属于“貌似一罪实为数罪”。
本题考查了一罪与数罪的区分。大家要注意的是:凡是另起犯意的,都应当定为两罪,且数罪并罚,因为二罪之间并无牵连、吸收关系。
本题并无明确的法条依据。判断一罪与数罪时,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的解析非常重要。这里的主观心理状态不是指行为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而是指行为人是基于几个犯意进行的犯罪行为。各犯意之间有无联系。如果行为人各犯意之间并无联系,即不存在为了犯后罪而犯前罪,或者因为犯了前罪而犯后罪的情况,就要定为数罪。且数罪并罚。

第7题:

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 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正确答案:B
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称为不能犯的未遂。其中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导致的未遂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误认为乙是妇女而意图强奸,发现乙是男人后逃跑,符合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的特征,属于强奸未遂。故选B。

第8题:

甲某(男)深夜遇到一单身女子乙,遂起歹意将乙强奸,事后怕乙报案欲杀人灭口,乙苦苦哀求说“我不会报警”,甲将乙放走。甲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罪(中止)

B.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中止)

C.强奸罪 ,

D.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正确答案:B
【考点】犯罪中止的认定
【解析】强奸后为灭口而杀人的,是在两个犯意支配下的单独评价的行为,属于数罪。甲某在实施杀人灭口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哀求而停止,被害人的哀求不具有强制作用,不足以制止犯罪人实施杀人,因而其放弃杀人的行为属于罪犯的自动中止。

第9题:

甲(男.19周岁)纠集乙(男,15周岁)、丙(男,17周岁)实施盗窃。在甲、乙破窗入室后,负责望风的丙因害怕而逃离现场。甲、乙窃得储物间的财物后共同进入卧室,乙发现女主人王某正在熟睡,遂对其实施强奸,乙得逞后甲也欲强奸王某,但因太紧张未能得逞。之后,二人携带财物逃离现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 甲、乙、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甲、乙、丙具备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
解析:
(1)甲构成盗窃罪、强奸罪,乙构成强奸罪,丙构成盗窃罪。甲纠集乙、丙入户盗窃,i人形成共同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其中甲是实行犯,丙是帮助犯,乙因不满16周岁,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甲以默示方式与乙形成实施强奸的事中故意,于乙之后对受害人实施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由于强奸超出了原来共同盗窃的故意,丙与甲、乙160|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法学)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2)甲在盗窃罪中是主犯。甲在强奸罪中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乙在强奸罪中具有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同时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丙在盗窃罪中具有从犯这一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以及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

第10题:

甲(男,30岁)教唆乙(男,17岁)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丙3 ,000元财物后即离开现场。甲的行为属于:( )
A.不构成犯罪
B.可以按照强奸罪的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按照抢夺罪的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按照抢夺罪的共犯处罚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