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题目

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是李老师初中地理“经纬网”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1.阅读教材,观察地球仪,感知经线和纬线,用彩带将赤道、南北回归线贴出。
2.观察教材中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示意图,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的板图中示范,学生利用手中空白图分别练习画经线和纬线。
3.利用表格,比较并归纳经线、纬线的特点,并依据其检查学生自绘经线、纬线的正确性。
4.将经线、纬线综合到一个图上,标注度数,形成经纬网地图。
5.利用经纬网进行练习:①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②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名。
问题:
(1)“经纬网”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哪些 (12分)
(2)“利用表格,比较并归纳经线、纬线的特点”,至少从四个方面进行,请列出比较项目。
(8分)


答案:
解析:
(1)①本堂课采用的是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主动动手操作、教师示范、学生表格归纳总结、教师讲解、总结练习反馈等组成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基础与前提。~
②教具选择。本堂课主要选取的教具是地球仪与彩带,并且让学生自己在地球仪上面用彩带把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标出。把枯燥抽象的经纬线让学生自己呈现在地球仪上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里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学生归纳、总结、反馈,教师点拨。李老师让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把总结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可以通过归纳的表格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接下来的教学。~
④课堂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在学生学完经线和纬线之后,再在经线和纬线的基础上认识经度和纬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
(2)



第2题:

城市图上,可以表示出等高线、经纬网及其注记。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长度的特点:
第一,纬线长度不等
第二,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同的纬线弧长相等
第三,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的特点:
第一,在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球面网格面积相等
第二,在同一经度带内,纬度愈高,网格面积愈小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角度的特点: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处处都呈直角相交

第4题: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叫什么?表示什么方向。


正确答案: 经线南北

第5题: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 A、赤道
  • B、纬线
  • C、经线

正确答案:C

第6题:

阅读关于“地球仪”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仪”的部分内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右图)。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j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地球仪,能够描述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
能正确说出经线、纬线及其划分、排列规律,学会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对比经、纬线的特点,建立起纬线与经线的空间概念。形成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小组活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和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2)【参考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2015年5月12日15时O5分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l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
设计理由:通过时政新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融入课堂。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过渡: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下面大家首先学习一下地球仪的构成。
1.地球仪的定义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提问】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有底座,球体被固定在支架上;
(3)球体能绕一根斜置的轴转动。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教师小结】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设计理由:“地球仪”的知识相对基础,通过学生直接观察地球仪,谈地球仪,能够对地球仪形成直观的认知,加深印象,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
2.地球仪相关概念
【学生自学】让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并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赤道和两极,并说说各自特点。
【师生总结】教师按地轴—+两极—,赤道的J惯序解释:地轴是地球自转的绕转轴,实际是看不到的。引导学生观察在地球仪上地轴的放置的点:倾斜的。南极、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上方为北极点,下方为南极点:赤道是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引导】地球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强调:地球仪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也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
二、经线和经度
过渡:我们再观察一下,地球仪上还有什么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的经线和纬线。
1.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经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
【活动】分别请同学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奈经线;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经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设计理由:利用彩线等教具,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有关经线的知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经度
转承: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作什么名字
【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师生共同归纳】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作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l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l50°。这几条经线;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l50°、西经30°和东经l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l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三、纬线和纬度
承转:知道了经线的定义及特点后,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跟经线相垂直的线,它们被称为纬线。
1.纬线
【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小组内共同观察地球仪,按照刚才的方法思考:
(1)什么是纬线,纬线有什么特点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纬线。
(3)思考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同时完成下面表格。

(表格呈现时单元格内的内容为空白)
设计理由: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将经线扣纬线的特点通过表格对比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二者各自的特点,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2.纬度
【教师提问】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教师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设计理由:将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效果。
环节三:巩固练习
2015年5月12日15时O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l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请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球仪,合作完成:找到此次地震的位置,读出影响较为严重的城市加德满都的经纬度。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课堂之初的疑问,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也能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地球仪和经纬线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到经纬线
板书设计
地球仪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定义
2.地球仪的相关概念: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
二、经线和经度
三、纬线和纬度

第7题: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完成: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一百万分之一
  • B、一千万分之一
  • C、五百万分之一
  • D、五千万分之一

正确答案:D

第8题:

地球仪上某地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80°,这样的地方有几处 ( )

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答案:D

第9题:

请简述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1)要按照地球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演示。
(2)受地球仪大小的限制,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或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保证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
(3)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动手使用地球仪。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地球仪的数量来保证演示的效果。那些体积较大、构造较复杂的地球仪需要放置在地理专用教室,这样会更方便使用。

第10题:

地球仪上蔚蓝色的表示(),白色的表示()。


正确答案:海洋;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