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微生物生长得率的措施有哪些?

题目

提高微生物生长得率的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高繁殖率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加强种畜选择、提高适繁母畜在畜群中的比例、科学饲养管理2)作好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3)利用繁殖新技术4)惊醒早期妊娠诊断,防止失配和空怀5)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6)防治不育症 

第2题:

保证鲜乳安全提高鲜乳品质的微生物学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微生物学措施:主要是对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处理。2原则:要注意各方面的清洁卫生,防病、防尘、防蝇、防止外物落入乳汁中;保持畜体与环境的清洁卫生;鲜乳挤出后,应立即过滤与冷却(10℃以下),密闭贮藏于冷藏罐内;采用机械化、管道化、自动化生产,使挤乳、冷却、预热、消毒、冷却与装瓶等工序连续在密闭情况下进行,不与空气及外界接触,这样可大大减少外界微生物进入乳汁中的机会;已装瓶的鲜乳,要快速送给消费者或立即冷藏。3具体措施:(一)乳畜的保健工作和卫生检查(二)工作人员的保健工作和卫生检查(三)生产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四)鲜乳的消毒灭菌

第3题:

提高采区的采出率主要有哪些措施?


答案: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加大采区范围;减少断层煤柱损失;减少区段煤柱损失或不留区段煤柱。

第4题:

提高园林树木栽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根系浸水保湿或沾泥浆;(2)利用人工生长剂如生根粉、生长激素等促进根系生长愈合;(3)利用保水剂改善土壤的性状;(4)树体裹干保湿增加抗性;(5)树木遮阴降温保湿。

第5题:

简述提高土地生产率有哪些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1)进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大江大河治理;
(2)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3)推广优良动植物品种,采用先进的种养殖技术;
(4)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

第6题:

减少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植树种草,全面绿化;
2.饲料加工厂远离畜舍并设防尘设施;
3.分发草料、清粪、翻动垫草等应趁家畜不在舍内时进行;
4.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5.采用颗粒饲料、湿拌料、进气口安装空气过滤器等措施;
6.禁止在舍内刷试畜体、干扫地面。

第7题:

提高育雏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要作好。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对流1天。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2.选择健康雏鸡来养。不论是自己孵化还是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这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3.确保合适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6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温度是否合适,不能只是用温度计测量,重要的是看雏鸡的活动表现,做到看鸡施温。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病,羽毛发育不良;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雏鸡易患各种疾病。
4.供给充足的饮水。农村传统的养鸡,往往不敢给雏鸡饮水,说是雏鸡饮水容易造成小鸡拉肚子。实际上,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单位,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喂。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次数一般是前2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故不可过食。过食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饱就可以了。从第3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6.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第二周25只,第三周20只,第四周15只,五、六周时10只左右。
7.做好雏鸡防病驱虫。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菌病,用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雏鸡15天龄后易患球虫病,用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可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雏鸡受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

第8题:

提高转化炉转化率有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①提高转化炉入口、出口温度;②适当提高水碳比;③减小炉膛温差;④选用活性高的催化剂;⑤选用优质原料。

第9题:

什么是分辨率?如何表示分辨率?提高分辨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分辨率以分辨距离来表示。分辨距离越小,可以达到放大倍数越大。分辨距离(R)=0.61λ/N·A
提高分辨率的措施:
1)降低照明波长越短;
2)增大介质折射率;
3)提高物镜的数值孔径;
4)增大孔径角;
5)增加明暗反差

第10题:

有害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1)对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A、减少污染菌接触文物
B、严格控制库内温湿度
C、采用安全的防霉剂
文物保护领域常用的防霉剂有:香叶醇长效抗霉灵、五氯苯酚钠、麝香草酚等。
(2)对有害微生物的杀灭
A、物理法:
冷冻真空干燥灭菌、微波灭菌、γ射线灭菌法。
B、化学法:
甲醛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