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糊化和老化为什么与水分有关?

题目

淀粉的糊化和老化为什么与水分有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淀粉糊化与食品中的总水量有关系,但受Aw影响更大,水分活度降低,会抑制淀粉的糊化,或仅产生有限的糊化,
(2)老化: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尤其是在40%左右,淀粉最易老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为什么需要糊化?


正确答案:淀粉质原料吸水后,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蒸煮。使植物组织和细胞彻底破裂,原料内含的淀粉颗粒由于吸水膨胀而破坏使淀粉颗粒变成溶解状态的糊液,这一过程称淀粉的糊化,淀粉只有溶解才能有效的被淀粉酶作用而生成糖,所以糊化是糖化的准备阶段。

第2题:

以下对淀粉糊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与加热温度有关
  • B、与加热时间有关
  • C、薯类等制成的淀粉糊化温度低,时间短
  • D、谷物类淀粉糊化温度低,所需时间中等

正确答案:D

第3题:

关于淀粉老化性质中,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淀粉的老化是由于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在低温下又自动排列成序,相邻分子间的氢键又逐步恢复而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淀粉分子微晶束的缘故

B、淀粉老化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4℃

C、防止淀粉老化,可将糊化后的α-淀粉在80℃以上的高温迅速除去水分或冷至0℃以下迅速脱水

D、一般支链淀粉较直链淀粉易于老化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请分别解释淀粉糊化和老化的机理,以及它们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淀粉糊化的机理,以及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机理:①生淀粉颗粒含有大量的结晶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紧密排列成胶束,间隙小,水分子很难渗入。②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生淀粉颗粒受热,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子剧烈振动,从而断开分子间的氢键,使其极性基团能够较多地与水分子结合。由于水分子的穿透,以及结晶区链段的分离,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无序性和减少了结晶区的数目和大小。此过程中,淀粉颗粒微观上表现为极度膨胀,甚至破裂;宏观上,淀粉颗粒在冷水中所具有的低黏度浆状转变为高黏度的糊状。
影响:糊化后的淀粉更易水解,更易被酶作用,更易被消化吸收。
(2)淀粉老化的机理,以及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机理: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在低温条件下,重新通过氢键作用,发生缔合,形成大量的结晶区。影响:①使食品口感变得粗糙、初感较硬;②难以被酶作用,不易被消化系统消化吸收;③食品加工中也可以利用淀粉的老化,例如:粉条、粉皮的加工中加强淀粉的老化程度可提高产品的耐煮性。

第5题:

淀粉的糊化、老化与回生?


正确答案: 糊化:通过加热提供能量,破坏无定形区和结晶胶束区弱的氢键,淀粉颗粒吸水膨胀,有序结构受到破坏成为无序状,结晶结构和双折射完全消失的过程。
老化:又称回生,淀粉糊化后冷却时,无序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溶解度减小的过程。

第6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分裂形成半透明有黏性的状态为糊化,即B淀粉变为a淀粉的过程。a淀粉在常温下放置逐渐变为B淀粉的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1温度,发生老化的最适温度为2—4°C.2水分,水分低于10%不易发生老化。

第7题:

糯米中的淀粉几乎都是()

  • A、直链淀粉
  • B、糊化淀粉
  • C、老化淀粉
  • D、支链淀粉

正确答案:D

第8题:

糯米找那个的淀粉几乎是() 

  • A、直连淀粉
  • B、糊化淀粉
  • C、老化淀粉
  • D、支链淀粉

正确答案:D

第9题:

老化过程可看做是糊化的(),但是老化不能使淀粉彻底复原到生淀粉(β—淀粉)的结构状态,它比生淀粉的晶化程度低。


正确答案:逆过程

第10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本质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正确答案: 淀粉的糊化: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则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的均匀的透明糊溶液,称淀粉的糊化(α-化)。
本质是淀粉颗粒中有序态(晶态)和无序态(非晶态)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形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影响因素有:
①结构:直链淀粉不易糊化。
②Aw:Aw提高,糊化程度提高。
③糖:高浓度的糖水分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
④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但对马铃薯淀粉例外,因为它含有磷酸基团,低浓度的盐影响它的电荷效应。
⑤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
⑥酸度:一般淀粉在碱性中易于糊化,且淀粉糊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黏度也是稳定的。
淀粉的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淀粉分子间会重新形成结晶区,溶解度逐渐减少甚至产生不溶性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β-化)。
本质是糊化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解性分子微束。
影响因素有: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
(2)温度。2~4℃,淀粉易老化;>60℃或<-20℃,不易发生老化;
(3)含水量。含水量30~60%,易老化。含水量过低(10%)或过高均不易老化;
(4)共存物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抗老化,如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及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作用。
(5)糊化程度。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解体越彻底,则重新凝聚而老化的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