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产生的规律是什么?

题目

抗体产生的规律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正确答案:规律: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2、顺序:IgM-IgG-IgA
意义:1、接种疫苗需多次接种2、诊断意义3、制备动物血清多次疫苗。

第2题: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1、初次应答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浆细胞并合成和分泌抗体.在潜伏期,抗原被识别和加工,此期的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分化,持续的时间与抗原的性质及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例如菌苗经5-9d,血液中就有抗菌抗体出现;而类毒素则需2-3周后才合成抗毒素.潜伏期之后,抗体浓度呈对数增长,进入对数增长期.继而经历了稳定状态和衰退期,抗体水平迅速降低.上述各期的持续时间长短都与抗原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讲,初次应答所产生的抗体量不多,持续时间也短.TD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数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如在预防接种或自然感染后,最后出现的是IgM,其消失也快,在血中字持续数周至数日.其次出现的是IgG,在IgM接近消失时,IgG达高峰阶段,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IgA出现最晚,常在IgM和IgG出现两周以至1-2月后才能在血中测出,其含量也低,但持续时间亦较长.2、再次应答在第一次接受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一定量抗体后,数日、数月乃至数年再次接种相同抗原,开始时原抗体量稍有下降,称为负相期.可能是由于一部分原有的抗体被再次进入的抗原所结合;从而暂减低了抗体,但短期内抗体量迅速增加,可比原来抗体量高数倍至数十倍,以IgG为主,在体内持续时间也长.IgM很少增加.回忆反应是再次应答的特殊形式,发生在机体对抗原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消失后,再次接触抗原物质,使已消失的抗体再度出现,并迅速达高峰.这是由于原刺激在体内留下的免疫记忆细胞保留了原来的抗原信息.若后来刺激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完全相同或仅载体决定蔟相同),则为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系指第二次接触的抗原与初次不同,所引起的抗体上升是短暂的,短期内即复下降.上述规律在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初次接种疫苗须在疾病流行前数周进行,并一般应接种2次以上;应用血清学试验诊断传染病时,需在疾病初期和晚期采两份血清,以动态观察,若第二次血清抗体水平比第一次高4倍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第3题:

关于抗体产生的规律正确的是

A.初次应答:抗体产生快

B.初次应答:抗体含量高

C.再次应答:抗体以IgC为主

D.再次应答:抗体以IgM为主

E.初次应答:抗体维持时间长


正确答案:C

第4题:

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3)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是区别于剥削阶级的标。

第5题:

思想的基本特性及其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基本特性:
1.稳定性;
2.可塑性;
3.时代性;
4.导向性;
5.传递性;
思想政治工作学所要研究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思想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
二是关于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三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

第6题:

动物机体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规律: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2、顺序:IgM-IgG-IgA
意义:1、接种疫苗需多次接种2、诊断意义3、制备动物血清多次疫苗

第7题:

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A.潜伏期长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C.抗体水平低SXB

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

A.潜伏期长

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C.抗体水平低

D.抗体亲和力高

E.抗体维持时间短


正确答案:D
初次应答产物的抗体亲和力较低。

第8题:

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

A.潜伏期长

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C.抗体水平低

D.抗体亲和力高

E.抗体维持时间短


正确答案:D
68.D。初次应答产物的抗体亲和力较低。

第9题: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1)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抗原初次进入体,特异性B细胞经活化、增殖、分化过程形成浆细胞,以每个细胞每秒2千个分子的速度合成抗体,释入血流。
从抗原进入到抗体出现于血流所需的时间为潜伏期,一般5天到1-2周时间。随后,血中抗体浓度逐渐增多,2-3周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再次受同样抗原刺激后引起的抗体产生动态与初次应答时不同,潜伏期短,抗体升高快,产量高,亲和力强,维持时间也较久。IgM产生的数量和存留时间同初次应答时相仿,而IgG类抗体则较次初应答高数至数十倍,维持时间也长得多。
(2)同一抗原可刺激产生多种抗体类型,一般是IgM最先出现,滴度不高,消失也较快。IgG出现稍晚于IgM,当IgM接近消失时,IgG达到高峰。

第10题:

请说明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抗原初次进入体,特异性B细胞经活化、增殖、分化过程形成浆细胞,以每个细胞每秒2千个分子的速度合成抗体,释入血流。
从抗原进入到抗体出现于血流所需的时间为潜伏期,一般5天到1-2周时间。随后,血中抗体浓度逐渐增多,2-3周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
同一抗原可刺激产生多种抗体类型,一般是IgM最先出现,滴度不高,消失也较快。IgG出现稍晚于IgM,当IgM接近消失时,IgG达到高峰。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再次受同样抗原刺激后引起的抗体产生动态与初次应答时不同,潜伏期短,抗体升高快,产量高,亲和力强,维持时间也较久。IgM产生的数量和存留时间同初次应答时相仿,而IgG类抗体则较次初应答高数至数十倍,维持时间也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