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题目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观点:
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这一资本形态起着决定作用。
知识技能是资本的表现形式(形态),传统资本理论观点认为资本仅指资金形式的资本(资本的流动形态)。舒尔茨认为:人力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态,他看不见、摸不着,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投资形成的,能在未来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产生效益的资本。
人类自身的投资,实际上是生产性投资,即是对生产条件进行的投资,包括:教育、培训、人口迁移、卫生保健、体育锻炼等一系列范畴。人们技能的取得要消耗物质资本,因此人力是投资的结果,只有通过一定投资,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的人力资源,是财富的转化形态。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水平决定着人类经济和发展的未来。 
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远高于对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力资本是高增值性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是第一位的。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就是提高员工素质,主要靠教育和培训。对社会来说,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应以市场的供求为依据,以教育产品的现实需要为前提,培养的人才必须与生产水平相适应。
人力资本的消费是耐用型消费,比物质资本的消费更为耐用,物质资本的消费有些形成产品,有些变成折旧,而人力资本在消费过程中即会得到不断强化,即人力资本的扩张现象。
实践意义:
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
使人们认识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从而使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得更为科学;
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质量的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研究与开发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它对于管理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才会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去达到组织设定的目标。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有助于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
  ②在一项工作上人们受到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与期望值(或称期望率)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③期望理论说明,促使人们去做某件事的激励力大小同时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这两个因素,且只有在效价和期望值都较高的情况下,员工的激励力才会高。
  ④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倾向于选择那种他认为能够与其报酬结果相应的绩效和努力的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对我们有许多重要启示:
  (A)管理者应该重点抓一些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较大的激励措施。
  (B)设置激励目标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
  (C)设置合适的期望概率。期望概率过低则会减少激发力,过高则容易产生挫折感。

第2题: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

第3题:

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①生理需要:指饥有食、寒有衣、渴有饮、住有房、有配偶、有民疗,这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如不能满足,生存就有问题,因而它优于其他的需要。从在这里,满足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理解:马斯洛所说的“满足”,是基本的,相对的,当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人便可以从生理需要的支配中解脱出来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稳定,劳动保护,职业保障,社会保险等,以保证免于危险、恐惧及灾难等,此外还要考虑未来的因素。
③爱与归属需要:感情、友谊、爱情、归属,希望得到关心与照顾。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希望自己孤独生活,渴望在群体中能获得温暖情谊,否则便将郁郁寡欢。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如独立、自主、自由、自信,以及社会尊重如地位、名誉、推崇等。一旦获得则信心百倍,充满活力,反之必将自卑,软弱无能。
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他的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最大愉快的话,那么,一个音乐家必须创作乐曲,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能做哪样的人,他就成为那样的人。这种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对有创造潜力的人,自我实现意味着潜力和才能的发挥。

第4题:

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1)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2)逻辑一数学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3)视觉一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5)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人际智力(也即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并和睦相处的能力;(7)自知智力(也即内省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智力,它是认识自然,并对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加德纳的智力结构理论给我们以启迪:过去人们所讲的智力,主要是指科技、学术性智力,而把社会性智力基本排除在外,似乎善于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于运动等都与智力无关。多元智力结构理论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1)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闪光点;
(2)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3)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使他们在未来职业中扬长避短。

第5题: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主要观点之一: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计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作出的贡献。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舒尔茨称这种“分配能力”为处理不均衡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这种“分配能力”可以带来 “分配效益”,从而促进个人或社会的经济增长,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入。
主要观点之二: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人力资本可以使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趋于减少。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舒尔茨认为个人收入的增长和个人收入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工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状态。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再次,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增加。

第6题: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


参考答案: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它主要探讨人口素质或质量的提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舒尔茨的理论舒尔茨于20世纪50、60年代发表的几篇文章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认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力资源身上的、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一种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增加人力资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教育投资。
(2)增加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调剂不同地区劳动力的余缺
(3)增加保健方面的投资
(4)加大对专业人才移民入境的支出。


第7题:

试述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
(1)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将人的智力分成七种,即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知智力。
(2)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意义可以概括为:第一,使社会对智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第三,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投入;第四,提高了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活动的可能性;第五,有利于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

第8题:

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它对于管理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②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是“激励因素”,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保健因素”。
  ③“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有本质差别的。“保健因素”包括企业政策、工资水平、监督状况、地位、工作环境、劳动保护、政策与管理制度和人际关系等与工作的环境条件相关联的因素。而“激励因素”则不是与工作的环境条件相关联的,而是与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激励感联系在一起的。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包括:(A)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悦。(B)工作上的成就感。(C)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D)对未来发展的期望。(E)职务上的责任感。
  “双因素”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双因素”理论把“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功能上做出了区分,这对指导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管理者在“激励因素”上面多下功夫,特别是多给予职工工作本身的激励,如职工作作出了良好的工作成绩,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又如让职工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对未来发展充满期望;等等。

第9题:

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
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的体现
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


答案:B
解析:
【名师点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对培养人力资本而言,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故正确答案为B。

第10题:

维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请说明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实践启示。


答案:
解析:
首先,小明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后把原因归结于“没有猜中考试题目“,这是一种 把失败原因归结于运气的表现。小明和小英一同依靠猜题复习应考,这也是投机取巧不能 正确归因的体现。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人们活动的成败分成三个维度,分别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将自 己的成败归千不同因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按照这种理论,小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 为运气不好,这属千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会产生气愤书从而会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在成功或失败后正确地归因, 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并能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而不 是在考试之前像小明和小英两位学生一样依靠猜题去应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