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题目

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地加以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随着用户和开发人员对系统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地对这些需求进行补充和细化。便于需求定义,可靠性好,效率高、风险小、费用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原型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试用—反馈—【 】”的多次反复,最终开发出真正符合用户需要的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修改
修改

第2题:

原型化方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述哪些是实施原型化方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Ⅰ.需要有经验的原型化人员

Ⅱ.有快速的开发工具

Ⅲ.有原型系统的积累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Ⅰ和Ⅱ

D.都是


正确答案:D
解析:原型化的基本前提是:有高水平的实施原型化的人员,他们掌握了工具,了解业务,能快速获取用户需求;有快速建造模型系统的开发工具。二者缺一不可。有相应原型系统知识的积累也是加速实施原型化方法的前提。

第3题:

原型化方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述哪些是实施原型化方法时必须具备 的条件?

Ⅰ.需要有经验的原型化人员

Ⅱ.有快速的开发工具

Ⅲ.有原型系统的积累

A.只有Ⅰ

B.只有Ⅱ

C.I和Ⅱ

D.都是


正确答案:D
解析:原型化的基本前提是:有高水平的实施原型化的人员,他们掌握了工具,了解业务,能快速获取用户需求;有快速建造模型系统的开发工具。二者缺一不可。有相应原型系统知识的积累也是加速实施原型化方法的前提。

第4题:

原型化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适用方式,各种方式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原型化方法是利用原型辅助开发系统的一种新方法。“原型”是来形象地表示系统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这个版本能反映新系统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征。
(2)原型化方法的适用方式: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3)其中:探索型:主要是针对开发目标模糊、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项目都缺乏经验的情况,其目的是弄清对目标系统的要求,确定所期望的特性并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型:主要用于大规模开发和实现之前考核、验证方案是否合适,规格说明是否可靠;演化型:其目的不在于改进规格说明和用户需求,而是将系统造得易于变化,在改造原型的过程中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

第5题:

原型化方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述哪个是实施原型化方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Ⅰ.需要有经验的原型化人员 Ⅱ.有快速的开发工具 Ⅲ.有原型系统的积累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Ⅰ和Ⅱ

D.都是


正确答案:D

第6题:

原型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______”的多次反复,最终开发出真正符合用户需要的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试用—反馈—修改
试用—反馈—修改

第7题:

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对软件需求分析的要求不同。同时,原型化方法提出了一套改进传统方法的理论,试分析:

1.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的缺陷是什么?

2.原型化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3.原型化开发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传统软件生存期的典型代表是“瀑布”模型。这种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阶段。传统思想强调每一阶段的严格性尤其是开发初期要有良好的软件规格说明主要是源于过去软件开发的经验教训。但是在开发的后期或者运行维护期间来修改不完善的规格说明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软件项目在开发的早期用户往往对系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很难完全准确地表达对系统的全面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要解决的问题认识更是模糊不清。即使经过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也许能得到一份较好的规格说明但却很难期望该规格说明能将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描述得完整、准确、一致并与实际环境相符。随着开发工作的向前推进用户可能产生新的要求环境变化系统改变以及用户开发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料的困难需要改变需求来解脱困境。因此规格说明难以完善需求的变更以及通信中的模糊和误解。即使在生存期管理中加强评审、确认和全面测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逐渐形成了软件系统的快速原型的概念。根据运用原型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原型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废弃型。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针对这个模型系统反复进行分析修改形成比较好的设计思想据此设计出更加完善、准确、一致和可靠的最终系统系统构造出来后原来的模型系统就被丢掉。 (2) 追加型或演变型。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作为最终系统的核心然后通过不断的扩充修改逐步追加新要求发展成最终系统。 3.使用原型化方法的优点如下: (1) 增进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对系统服务需求的理解使比较模糊的具有不确定性的软件需求(主要是功能)明确化。可以防止由于不能满足用户要求而造成的返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缩短开发周期。 (2) 软件原型化方法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学习手段。通过原型演示用户可以亲身体验早期的开发过程获得计算机和被开发系统的专门知识。 (3) 使用原型化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系统的性能确认各项主要系统服务的可应用性确认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确认系统作为产品的结果。因为它可以作为理解和确认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工具。 (4) 软件原型的最终版本有的可以原封不动地成为产品有的略加修改就可以成为最终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有利于建成最终系统。
1.传统软件生存期的典型代表是“瀑布”模型。这种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阶段。传统思想强调每一阶段的严格性,尤其是开发初期要有良好的软件规格说明,主要是源于过去软件开发的经验教训。但是在开发的后期或者运行维护期间来修改不完善的规格说明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软件项目,在开发的早期用户往往对系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很难完全准确地表达对系统的全面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要解决的问题认识更是模糊不清。即使经过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也许能得到一份较好的规格说明,但却很难期望该规格说明能将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描述得完整、准确、一致,并与实际环境相符。随着开发工作的向前推进,用户可能产生新的要求,环境变化,系统改变,以及用户开发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料的困难,需要改变需求来解脱困境。因此,规格说明难以完善需求的变更,以及通信中的模糊和误解。即使在生存期管理中加强评审、确认和全面测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逐渐形成了软件系统的快速原型的概念。根据运用原型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原型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废弃型。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针对这个模型系统反复进行分析修改,形成比较好的设计思想,据此设计出更加完善、准确、一致和可靠的最终系统,系统构造出来后,原来的模型系统就被丢掉。 (2) 追加型或演变型。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作为最终系统的核心,然后通过不断的扩充修改,逐步追加新要求,发展成最终系统。 3.使用原型化方法的优点如下: (1) 增进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对系统服务需求的理解,使比较模糊的具有不确定性的软件需求(主要是功能)明确化。可以防止由于不能满足用户要求而造成的返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缩短开发周期。 (2) 软件原型化方法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学习手段。通过原型演示,用户可以亲身体验早期的开发过程,获得计算机和被开发系统的专门知识。 (3) 使用原型化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系统的性能,确认各项主要系统服务的可应用性,确认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确认系统作为产品的结果。因为它可以作为理解和确认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工具。 (4) 软件原型的最终版本,有的可以原封不动地成为产品,有的略加修改就可以成为最终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有利于建成最终系统。

第8题:

原型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试用,反馈和【 】的多次重复,最终开发出真正符合用户需要的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修改
修改 解析:原型化方法作为一种有别于生命周期法的另一种方法。原型化方法认为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反复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也是所希望的,应加以鼓励。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试用-反馈-修改”的多次反复,最终开发出真正符合用户需要的应用系统。

第9题:

原型化方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 )是实施原型化方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Ⅰ.需要有经验的原型化人员

Ⅱ.有快速的开发工具

Ⅲ.有原型系统的积累

A.Ⅰ

B.Ⅱ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原型法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原型法是一种先建立待制系统模型,在与用户分析修改模型,最终使用户满意的系统开发方法。其产生的背景是由于在实际系统中,用户信息需求和系统环境的多变性动摇了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前提,成为结构化系统开发的重大障碍,原型法(PrototypingApproach)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变通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的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