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顺序表(3,6,8,10,12,15,16,18,21,25,30)中,用折半法查找关键码值11,所需的关键码比较次数为()A、2B、3C、4D、5
查看答案
问题:数据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抽象关系称为()结构。
问题:对任意一个图,从某顶点出发进行一次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遍历,可访问图的所有顶点。
问题:求多项式A(x)的算法可根据下列两个公式之一来设计:⑴A(x)=anxn+an-1xn-1+…+a1x+a0⑵A(x)=(…(anx+an-1)x+…+a1)x)+a0根据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问题:高度为k的二叉树具有的结点数目,最少为(),最多为()。
问题:数据结构里,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可以用()算法来实现,因为其定义是递归定义的。A、递归B、逆推C、回溯D、分治
问题:在单链表中,要取得某个元素,只要知道该元素所在结点的地址即可,因此单链表是随机存取结构。
问题:在双向循环链表中,在p所指的结点之后插入s指针所指的结点,其操作是S->next=p->next;()=s;s->prior=();p->next=s;
问题:关键活动不按期完成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完成时间。
问题:在索引顺序文件中插入新的记录时,必须复制整个文件。
问题:队列在数据中的存储原则是后进先出。
问题:简述各种常用存储方法的基本思想。
问题:若一个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取第i个元素和找第i个元素的前趋元素,则采用()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A、顺序表B、单链表C、双链表D、单循环链表
问题:二叉树的先序序列是:ABCDEF;中序序列是:BDCFEA;则其后序序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EFDCBAB、DFECBAC、FEDCBAD、EDFCBA
问题:将线性表中的结点信息组织成平衡的二叉树,其优点之一是总能保证任意检索长度均为log2n量级(n为线形表中的结点数目)。
问题:最小的树是指()
问题:树是n(n≥0)结点的有限集合,在一棵非空树中,有()个根结点,其余的结点分成m(m>0)个()的集合,每个集合都是根结点的子树。
问题: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p满足()。A、p->next==headB、p->next==NULLC、p==NULLD、p==head
问题:在顺序队列中,应该有队头和队尾两个指针来指示,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的初值在队列的初始化时均应该设置为(),当对队列进行插入和删除的操作后,如果头指针和尾指针相等时,队列为()。
问题:向一个链栈插入一个新结点时,首先把栈顶指针的值赋给(),然后把新结点的存储位置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