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幼教事业在民国后期呈每况愈下之势。

题目

教会幼教事业在民国后期呈每况愈下之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
一、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多渠道。
多渠道,即办园途径的多渠道,而不是单一渠道,不仅地方政府要举办,更主要的是动员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群众团体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来兴办;不仅要有全民性质的以及大量集体性质的幼儿园,还可以有个人办的个体幼儿园。
1、对这一方针的理解,首先要从国情出发。
2、从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来看,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教机构担负着保教结合、教育幼儿和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
3、从我国幼教事业发展50年的历程来看,我国幼教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注重依据各地实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幼教机构和组织。
二、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幼儿教育发展受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制约。幼儿教育要适应多种需要,要将办教育的形式与渠道途径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拓宽幼教事业发展的空间,扩大受教育范围,为更多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第2题:

简析报告在民国前、后期的文种地位及用途。
民国前期,报告是不载于典章法规的非正规内部上行公文,主要用途是在官署内部,由属员对长官、部门对所在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民国后期,报告演变为正规上行文种。并规定其用途为:“下级机关对于上级机关或人民对于机关有所呈请时”,用呈,或用“报告”。即增加了“人民对机关”的用途。

第3题:

促进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幼教事业发展的因素包括()。

A、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B、收回教会幼稚园的办学权

C、私立幼稚园的收归公办

D、全面学习苏联的幼教经验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20世纪后的教会幼教机构通称为“幼稚园”。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国人自办的私立幼教设施在民国后期呈蒸蒸日上之势。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幼教事业管理地方化的含义。
(1)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把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地方发展和管理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2)使之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使幼儿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加强领导和管理。
(4)同时有利于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幼教事业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可直接促进幼教事业发展在办园途径上的多渠道化以及办园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化。
(5)另外,幼教事业管理体制与基础教育管理一致起来,便于地方行政教育部门操作。

第7题:

民国时期最早单独设立的国立幼教师资培养机构是()。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第8题:

中国最早创设教会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的人物是()

A、爱尔道塞

B、金振声

C、海淑德

D、贝厚德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民国时期知名的公立幼教机构。


正确答案: (1)南京高师附设幼稚园;
(2)浙大培育院;
(3)成都实验幼稚园;
(4)大场农村托儿所;
(5)战时儿童保育院。

第10题:

简介教会幼教事业清末和民国的沿革。


正确答案: (1)19世纪80年代后:小孩察物学堂;
(2)20世纪初叶:幼稚园及幼师培训机构;
(3)民国前期:迅速发展,知名机构;
(4)民国后期:受到限制,收回教育权运动;
(5)民国后期:知名幼教机构和幼师培训机构。